曼地亚红豆杉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19-01-25 04:11

曼地亚红豆杉怎么种植?曼地亚红豆杉集药用及观赏于一身,发展前景广阔,喜阴、抗旱、抗病虫,耐寒。现总结曼地亚红豆杉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推广曼地亚红豆杉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1合理选地,科学规划

1.1选择地块

选择川道、丘陵、缓坡的中下部及坡脚,阴坡或半阴坡,坡度低于

35°的地块或郁闭度小于0.4的林地,要求交通方便、土壤pH值在5.8~8.0

之间、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以砂土、砂壤土和壤土为佳。除沙漠和干旱地区外,秦岭南北坡和巴山南坡的沟谷、山坡中下部以及阴坡、半阴坡等地,土壤呈微酸性、中性、微碱性的地区都适合曼地亚红豆杉的种植和生长。

1.2规划设计

1.2.1小区划分。将园内划分成若干栽培小区。在坡度≤8°的地区按长方形划分,小区面积为1hm2左右;在坡度≥9°的地区依自然地形划分,小区面积为1hm2以上。

1.2.2道路设置。主干道设在林地中心,路宽4~6m;支道与主干道交叉,路宽3m。主干道与支道都应设在小区的界线上。

1.2.3水池设置。为防止干旱,每4hm2设1个100m3的山地蓄水池。

2提前整地,深翻细整

2.1整地时间

春季建园,在前1年的夏季或秋、冬季整地,土壤封冻前结束。秋季栽植,应于当年春季整地,之后种植豆类作物,既避免杂草丛生,又能改良土壤,增加收入。

2.2地表清理

整地前,采用除草剂或人工割除的方法清除杂草、灌木等地被物,捡净石块、杂物等。

2.3整地方式

根据地形采用全垦、带状和穴状等方式整地,要深翻细整。退耕还林地和农耕地要结合整地,用3%地虫杀星颗粒剂75k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细土450kg/hm2搅拌均匀撒施,对土壤进行杀虫消毒。

2.3.1

全垦整地。北方土壤质地疏松、坡度≤8°的坡塬地以及地势平缓、土壤肥力高的农田,采用机械全垦整地,深度为50cm

之后,机械起垄,南北向排列。垄长约20m、宽1.2m、高30cm。垄间留出宽30cm的步道,以方便农事操作和雨天排涝。

2.3.2带状整地。在坡度9~25°的缓坡、斜坡地开垦环山水平带,带宽1m,深度50cm,带间距50cm。带面外高、内低,内侧开挖宽、深各20cm的排水沟,以防止雨水冲毁带面,造成水土流失。

2.3.3块状整地。在坡度26~35°的陡坡荒山荒地采用块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50cm,株行距为80cm×100cm。坑穴沿等高线、“品”字形排列。林地套种,视林木分布情况对林中空地进行块状整地。

2.4施足基肥

栽植前

1个月,施入基肥。垄状、带状整地均先开沟,后在沟内均匀撒入基肥,回填土使沟隆起。垄面按30cm的行距,用拉犁开挖出宽、深各10cm

的3条沟,施过磷酸钙约750kg/hm2;带面中间开挖1条沟,施过磷酸钙约300kg/hm2。穴状整地,挖定植穴,规格为

20cm×20cm×20cm,每穴施过磷酸钙20g,与表土搅拌均匀回填至坑内,使定植穴呈馒头状隆起。

3采用壮苗,合理密植

3.1苗木选择

所选苗木必须经过

1~2年时间炼苗,要求无病虫害、苗高≥25cm、地径≥5mm、根长≥10cm、根系完整、一级分枝≥2个、分枝长度

≥8cm

等。常选用裸根苗造林,但以容器苗和带土球苗造林为佳。调运苗木时,严格检疫,严禁湿苗装运以防发热烧苗,做好保湿、防晒、通风、透气等措施,轻装轻卸。

3.2栽植密度

苗木前3年生长慢,后3年生长较快,采摘期树冠可达100cm×80cm。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便于机械采摘,在坡度≤8°

的地块定植时株行距初次设计为30cm×60cm,第3年可间隔抽取1株利用,使株行距成为60cm×120cm

在坡度9~25°的地块沿等高线单行栽植,种植行宽1m,行间距50cm,初次株距为30cm,第3年可隔株抽取1

株利用,使株距达到60cm。

3.3栽植时间

一般在春季2—3月或秋季9—10月栽植。其中,以秋季栽植为佳。栽植时间应选阴雨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避开炎热天气。

3.4栽植技术

3.4.1苗木处理。用1500倍生根剂水溶液与黏细土调配泥浆,对种苗根须进行蘸浆处理。经过长途运输的种苗,要适当剪掉部分枝叶和根须再蘸浆。将蘸根后的种苗分发到栽植穴中。

3.4.2

栽植方法。采用穴植,挖开已回填的穴或沟(呈穴状,规格为20cm×20cm×20cm),每穴栽植1株,扶正苗干回填10cm

厚的土,提苗并舒展根系,压实,再回土压实。栽植穴留4cm

深,不能回土填平,以便雨天蓄水。大田种植有灌溉条件的,要填平。栽后及时浇透定根水,每株浇水或清粪水约1kg。大田种植时采用喷灌。

4区别龄期,精心管理

4.1幼树期管理

栽植成活后的前3年是幼树期管理阶段。当年冬季不用管理,可自然越冬,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春季。

4.1.1补植。栽植后约60d,对未成活的苗木选用同龄苗及时补植,浇足清粪水确保成活。

4.1.2遮荫。幼苗喜阴,到中龄期喜中性偏阳。第1年可套种玉米,第2年套种黄豆,起到遮荫、固氮和增收作用。陡坡地不宜套种作物,可推迟2个月进行除草,只锄抚植株周围30~50cm的地方,其余部分不除,以达到遮荫、保苗、保水的目的。

4.1.3

追肥。栽植30d后开始追肥,每年2次,连续3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氮肥,以促进枝条生长;8

月上旬施磷钾复合肥,以促进新梢木质化和根系生长。第1年施尿素20g/株、磷钾复合肥30g/株;第2年施尿素30g/株、磷钾复合肥50g/株;第3年施尿素、磷钾复合肥各50g/株。施肥时间为灌溉前或下雨前后,在11:00之前和16:

00之后进行。挖小穴或开浅沟撒施并覆土。

4.1.4

松土除草。每逢灌溉或降雨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保墒。结合松土进行除草,选择连续晴天,以人工锄草为主,做到除早、除小、除了。5—6月及8—

9月各锄抚1次,7月刀抚1

次。锄抚时对苗木进行培土和扩穴,并疏松穴土,以促进根系生长。如拔草伤及植株根部,应及时培正,并浇清粪水促进植株生长。对道路、空带和园地四周的杂草进行化学除草,选无风晴天中午,用草甘膦

500倍液加少量洗衣粉喷雾。应注意的是除草剂不能喷洒在植株上。

4.1.5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5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9%噁霉灵4000倍液灌根,每株灌约500g,7d灌1次,浇灌3次预防病害。4—6月,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40%苏扑杀1000

倍液喷雾防治介壳虫。

4.1.6灌水排涝。山区雨量充沛时,可以不浇水。灌水次数与灌水量依干旱程度而定,一般春季萌芽前后及秋末各灌1次,在不是特别干旱的情况下不宜多灌水,秋季适当控水。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涝防渍,结合整地,平地起垄、洼地修台田,小区四周挖排水沟即可。

4.2成树期管理

定植3年后进入成树阶段,管理相对复杂。但是,除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灌水排涝与幼树期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4.2.1修剪。在春季萌芽前的2—3月进行修剪,主要是打顶,以促进多发侧枝形成较大树冠。具体方法是剪除顶部约10cm枝梢,动作要迅速连贯。同时,要剪掉底层易沾土枝叶和过密枝叶。

4.2.2

施肥。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间隔约15d施1次尿素和复合肥。施尿素约750kg/hm2

采用漫撒法施于土壤表面。施复合肥约900kg/hm2,采用挖穴覆土法,施于距离植株根部约10cm处,每株约30g

施肥时间同幼树期。5月上旬,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作叶面肥喷施1次,以叶面湿润但不滴水为好。

5适时采收,施肥复壮

5.1采收

经过5年精心管理,到种植第6年(生物量鲜重达到最大并趋于稳定,每年每株可达到300g以上)主干变成深色、株高约1.5m

时,适当采收枝叶。10月下旬至11月,紫杉醇含量最高(可达到0.033%),为最佳采收期,1年采收1

次。如管理得当可年年采收。除一年生枝条用于扦插之外,其他枝条与鲜叶均可采收,枝叶以老枝为好。采收后,如不进行鲜加工,应及时摊开晾晒干或阴干。晾晒约

15d,干枝条每1kg捆成小捆,装入纸箱,上市销售。

5.2施肥

采收后,要尽快施1次尿素和复合肥,以迅速恢复树势,可撒施尿素约90kg/hm2、穴施复合肥约150kg/hm2。

6建议

为促进曼地亚红豆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领导,抓点示范,建立标准化示范园;二是按照“适地适树,规模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企业和种植户集约化经营水平

;四是加大土地经营权属流转力度,建成规模化产业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五是引进曼地亚红豆杉科技开发企业,建立企业+基地+

农户(合作社)的管理运行模式;六是组建曼地亚红豆杉专业合作社,形成前连市场后接基地和农户的协会运作方式;七是研发新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保障。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