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咱们的农民朋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植,水稻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年收入及农民朋友的生活质量,今天樱桃小妹跟大家分享一些水稻高产种植及肥水管理措施,对水稻高产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
1.水稻高产技术研究
如果能够对土壤中的肥、水、气以及热量进行一定的控制,那么就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确保水稻的高产,经过实践证明,根据水稻的生育特性以及生长规律来把握中后期的水肥管理,对水稻高产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的施肥依据主要是:
(1)掌握施肥的规律。水稻在拔节期需要很多的氮、磷、钾元素,同时单季生育期比较长,因此在生产中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让水稻对各种营养元素进行一定的吸收。
(2)施肥技术。遵循相应的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起来,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特点以及水稻品种的特点,来对产量进行一定的要求。
(3)采用根施与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式。对低肥力前期生长量不足的情况可以配合其他的钾肥进行使用,还可以将大穗高产与稳产相结合考虑,避免由于施肥不当出现倒伏减产的情况。本文对水稻高产种植及肥水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2.水稻高产种植及肥水管理措施
2.1水稻分蘖期浅水勤灌
经过实践可以看出,利用浅水进行勤灌,这是水稻分蘖期中最适合的方式,如果在比较湿润的条件下,叶片的含水量能够达到72%,这会导致叶片生产量严重下降,同时生长也比较缓慢一些,如果在浅水层进行灌溉,那么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如果叶片的含水量能够达到78%,那么在土壤肥力以及冷浸田的稻田中,也可以采用湿润的方式进行灌溉,在秧苗长的很快的稻田中,采用短期脱水的管理形式进行管理,这样可以达到抑制生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生长的后效应,对以后稻田中水稻的生长很有效果。
2.2分蘖末期重视晒田
水稻晒田的目的就是控制地上的部分疯长,能够有效的控制分蘖,让根系能够扎根更深,同时改善株型,降低田间的湿润程度,还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在一些地区如果晒田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容易出现群体生长量过盛的情况,或者出现叶片生长过度的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该对滥泥田、排水不良的稻田等进行一定改善,对于那些基肥足、苗势比较旺的田块应该早晒,当茎蘖数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就可以开始晒田工作,同时还要掌握好是轻晒、重晒还是勤晒的方式,从而达到控制总苗数的目的。由于不同的田地土壤肥力、施肥水平以及水稻品种都不同,因此穗数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确保这些根系的生长旺盛就应该更好的控制分蘖,建立起良好的大田群体结构,让这些田地能够从自然落干然后再晒,这样一直保持连续性。
2.3抽穗期浅水勤灌
在水稻穗器官建成的关键时期穗分化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水稻(生育期)中最需要水的时期,在此期间水稻的需水量应该占有生育期的40%,根据这一时期的特点,应该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来保护幼穗,确保营养物质的运输。在抽穗之后,水稻正处于结实的时期,这也是防止叶片出现早衰的最主要矛盾,因此保护好根茎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防止根茎出现溃烂还应该进行适当的断水,采用活水的方式来养根才能让水稻变得粒粒饱满,让水稻的产量得到提高。根据水稻的具体品种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然后根据水稻的施氮量来将氮肥用量调整到合适的程度,在氮肥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钾肥、以及锌肥,在氮肥的运用方式中要将氮肥进行后移,同时改变农民的施肥习惯,在前期可以以水稻叶片的形式来指导施肥,在后期的时候可以充分满足水稻的灌溉,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的需求,也能够提高产量与氮肥的具体使用率。水稻的抽穗时期一般是提前三到五天,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上的叶片能够成活,水稻在抽穗的时期会有四片绿叶,成熟期是2片绿叶,如果水稻是青色的秆绿色的叶子黄色的颗粒,那么这就是高产的标志。
水稻在扬花受粉之后就进入到了果实充实的阶段中,这主要是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不是来自肥料的作用,因此要想保证水稻的整体产量,就要首先保护好叶片这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结实期的阶段,应该让水层保持在3到5厘米,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干湿结合的方式,也就是在灌水之后,让他们自然的进行蒸发等到晒干之后就可以进行再一次的灌溉,这样虽然比较麻烦一些但是效果还是很好的,只有这样不断的改变灌溉的方式才能促进水稻的更好更快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