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秦椒生产技术规范

2019-02-21 05:42

1.生产地域范围

大王秦椒的登记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广饶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0″~118°57′00″,北纬36°56′00″~37°21′00″,行政区划内包括大王镇、稻庄镇、李鹊镇3个镇105个行政村,总种植面积为94.5公顷。

2.产地环境

大王秦椒产地有独特自然生态条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规定的要求。

(1)气候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494.7小时,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水量562.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98天。

(2)土壤

广饶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地面标高为+28米,东北部地面最低,标高为+2米,坡降为0.48/1000。地形全部为平原,以褐土和潮土为主,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心土通气排水良好,土壤pH值在5.5~7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2.2%之间,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3)水文

境内有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的12条河流。全县水资源总量为31522万立方米,当地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15712万立方米,客水资源总量15800万立方米,其中内河客水10200万立方米(其中:小清河8400万立方米,支脉河1800万立方米),引黄5600万立方米。

3.人文历史因素

广饶是《孙子兵法》诞生的地方,县内蔬菜种植历史悠久。《乐安县志》记载,所产辣椒(亦称秦椒)具有色泽鲜亮,红中透紫,肉厚油多,味辣而香等特点,曾出口朝鲜、新西兰等国。

4.登记产品的品种

主要品种为秦椒。

5.产品品质特色

大王秦椒具有色泽鲜亮,红中透紫,辣味浓郁,体形纤长,肉厚油多,味辣而香等特点,内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经检测维生素C≥100毫克每100克,粗纤维≤2.8%,钙≥12毫克每100克,磷≥40毫克每100克,铁≥0.8毫克每100克,有“椒中之王”的美称。

6.生产技术

(1)育苗

采用工厂化育苗。

①播前准备。育苗大棚使用前7~10天,进行消毒,每666.7平方米用硫磺2.5千克加适量锯末混匀分几处点燃,封闭一昼夜后通风至无味时待用;育苗穴盘用20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30分钟消毒,冲洗干净备用;基质采用85~90℃蒸汽密闭20~40分钟消毒;种子采用温汤浸种的方式消毒。

②育苗简易流程。基质装盘→播种→催芽室(28℃,3天)→大棚(白天25℃~30℃,夜间15℃~20℃,发现病虫苗及时拔除,40天左右)→成苗(6叶1心)

③壮苗标准。苗龄40天,株高15~20厘米,下胚轴2~3厘米长;径粗一般在0.4厘米以上,颜色浓绿色;叶片6叶1心,根系发达,无锈根;植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2)定植(移栽)

①整地施肥。定植前半个月,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6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有机圈肥5000千克,腐熟的芝麻饼肥100千克。2/3圈肥撒施后,深翻25~30厘米,耙平整细,结合做畦施入其他基肥。

②定植时间。低温季节晴天定植,高温季节阴天或傍晚定植。

③栽培密度。采用大、小行栽培,大行行距65~70厘米,小行距40~45厘米,穴距25~30厘米。每穴双株或单株,每666.7平方米2500~3000株。

(3)田间管理

①温度管理。定植缓苗期要闭棚提温,白天25℃~32℃,夜间16℃~17℃;缓苗后白天25℃~30℃,夜间温度16℃~18℃,昼夜温差10℃~12℃;开花结果期白天25℃~27℃,夜间16℃~18℃。植株生长过旺适当降低温度。连阴天光照不足时温度低限管理。

②光照管理。采用后墙挂反光幕、阴冷季节定期清洗透明覆盖物、棉被早揭晚盖等措施加强光照。夏季要采用覆遮阳网、往薄膜上喷泥浆等措施来降低光照强度。

③植株调整。采用“双杈”整枝,具体方法是:除掉主茎第一次分杈下的侧枝,保留两个一级分枝,再在每个一级分枝上保留两个二级分枝,这样每株具有4个二级分枝。以后从每个二级分枝上产生的侧枝中选留最粗壮的一个分枝,其余的分枝除去,一株植株始终保留4个分枝。剪枝要在晴天上午进行。及时用尼龙绳吊蔓防倒折并改善通透性。生长中后期剪除老叶、黄叶和植株内膛过密的纤细枝条。

④水分管理。定植时浇足水,5~7天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及时中耕培土,根据土壤墒情浇1~2次缓苗水,深中耕蹲苗,保持土壤见干见湿,避免初花期浇水。门椒坐住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低温季节12~15天浇水一次,高温季节5~7天浇水一次,防止田间积水。空气相对湿度60%~80%。

⑤施肥管理。门椒坐住后进行一次施肥,以后隔1次水冲1次肥,每次每666.7平方米施入金正大冲施肥25千克,直至拉秧前1个月,每666.7平方米全年平均施10次。坐果后至拉秧前1个月,每隔15天叶面喷1次500倍容大丰膏剂黄腐酸有机活性水溶肥(2型),每次每666.7平方米用90克,每666.7平方米全年平均施10次。

(4)病虫害防治

①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②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实行严格轮作制度,培育适龄壮苗,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平衡施肥。

b.物理防治。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用银灰色地膜驱蚜、黄板诱杀蚜虫。

c.药剂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每666.7平方米用3%的多氧清水剂50毫升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采收前10天禁止用药,全生育期共防治3次;青枯病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在病穴中撒石灰,随后每666.7平方米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2克兑适量水释稀后灌根防治。施药10天内禁止采收果实;单株蚜虫或白粉虱2~3头时,每666.7平方米用0.3%的印楝素乳油75毫升兑水稀释后喷雾,喷药时务必把植株叶背叶面喷匀喷透,5~7天后再喷1次。采收前10天禁止用药,全生育期防治2次。

7.采收

开花后25~30天,果实充分长成,颜色变深,质脆而有光泽时采收。采收过程中所用的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8.生产档案

生产要建立田间生产资料使用记录,生产管理记录,收获记录,产品检测记录及其他相关质量追溯记录,并保存3年以上。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