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需肥特点及本田施肥技术

2019-03-03 23:12

1.水稻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需要,必须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要量较大的氮、磷、钾元素。水稻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一般是每生产100kg水稻,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6~2.5kg、磷0.6~1.3kg、钾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

2.水稻三元素的需肥规律

2.1氮素吸收规律氮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关键的营养元素,也是决定水稻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水稻在生长发育中一直需要较高的氮素营养,这是由高产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所决定的。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显著的高峰,第一个高峰期是水稻分蘖期,即水稻插秧后两周;第二个高峰期是插秧后的7~8周,如果此时氮元素缺乏,常常会导致颖花退化,而降低最终产量。

2.2磷素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较小,远比氮肥少,平均约为氮肥施用量的一半,但是磷肥是水稻生长比较关键的元素,尤其在水稻生育后期需要较多。水稻生长的全生育期都需要磷元素,水稻对磷的吸收规律与氮元素相似。在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21天左右为吸收高峰。此时磷元素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此时如果磷元素缺乏,会影响水稻的有效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水稻在幼苗期吸收的磷元素,可以在整个生育过程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直至水稻成熟时,会有约60%~80%磷元素转移集中到籽粒中,而抽穗后水稻吸收的磷元素则大多残留于根部。

2.3钾素吸收规律水稻对钾的吸收量较大,甚至高于氮元素,但是水稻对钾元素的吸收较早,基本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就完成了钾元素的吸收。水稻幼苗期吸收钾元素的量较低,植株体内钾元素含量只要保证在0.5%~1.5%之间就不会影响水稻的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表现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植株茎叶中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如果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会导致颖花数显著减少。抽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籽粒集中,其含量一般维持在1.2%~2%之间。

3.水稻秧田施肥

水稻育秧分为旱育秧、水育秧、湿润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等多种形式水稻移栽及田间管理技术。在水稻育秧田也要重视施用有机肥,由于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长,含有丰富的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透气性,提高土壤保肥、保墒的能力,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

秧苗追肥,在秧苗3叶期以后,如果秧苗的叶片普遍发黄或退绿出现缺肥的现象时,每100m2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2~3kg,对水200~300kg进行叶面喷施,叶面喷肥后要浇清水,以防肥害。

移栽前4~5天,最好再施用一次送嫁肥,每亩施用尿素6~7kg,以确保秧苗移栽后缩短返青时间,迅速恢复生长。

4.水稻本田施肥

4.1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硝态氮,因此,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8kg、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8~10kg,另外,每亩施用6~8kg硅肥。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整地施用,施肥深度应在12~20cm。

4.2追肥水稻追肥有3个重要的施肥时期,包括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

4.3分蘖肥在水稻返青后及时追施分蘖肥,促进植株分蘖,提高分蘖量,并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分蘖肥一般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返青后,能够起到促进分蘖的作用,第二次是在分蘖盛期,能够保证稻苗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的作用。

4.4穗肥穗肥是追肥的重点,此期叶面积逐渐增加,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强度最大的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同时,在幼穗大约1cm时,是稻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

4.5粒肥水稻抽穗直至成熟期间,要以提高结实率、保证完全成熟、增加千粒重为目标进行合理施肥。这期间,要视水稻的长势追肥,宜少不宜多。追施粒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抗逆性;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植株根的活力;加快灌浆,促进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作用。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