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紫甘蓝栽培技术

2019-03-13 04:09

紫甘蓝又名红甘蓝、紫卷心菜,以紫红色叶球为主食部位,原产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为结球甘蓝八个变种之一。紫甘蓝引入我国栽培的时间不长,与普通甘蓝相比具有结球紧实、色泽艳丽、抗寒耐热、适应性强、病虫害少、产量高、耐贮运、品质好、易栽培等特点,在露地和保护地均可栽培。秋季露地栽培夏季播种,秋季收获,不需要保护设施,成本很低,可供应初冬和春节市场,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秋季气候凉爽,适宜紫甘蓝结球,比春夏季产量高,因此秋季栽培是紫甘蓝的主要栽培形式,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1品种选择

1.1紫玉

从日本引进的早熟紫甘蓝品种。叶色为深紫红色,整齐度好,叶球为圆球形,结球紧实,耐潮湿,耐贮运,成熟期60~65天,口感好。

1.2早红

从荷兰引进的早熟紫甘蓝品种。植株中等大小,生长势较强,开展度60cm左右。外叶16~18片,叶色为紫红色,叶球为卵圆形,基部较小。单球重0.750~1kg,每667平方米产量2000~3000kg。从定植到收获65~70天。适宜春秋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1.3红亩

从美国引进的晚熟紫甘蓝品种。植株较大,生长势强,开展度60~70cm,株高40cm。外叶20片左右,叶色深紫红,包球紧密,叶球近圆球形。单球重1.5~2kg,每667平方米产量3000~3500kg。从定植到收获80天左右,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1.4巨石红

从美国引进的中熟紫甘蓝品种,植株大,生长势强,开展度70cm左右。外叶20~22片,叶色深紫红色。叶球圆球形略扁,直径19~20cm,单球重2~2.5kg,667平方米产量3500~4000kg。从定植到收获85~90天,耐贮性强。适宜于春秋露地栽培

2适期播种

秋紫甘蓝应选用中、晚熟品种,根据品种生育期决定播期。北方一般应于6月中下旬~7月中旬播种。

3育苗

育苗是秋紫甘蓝整个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播种期正值夏季高温、暴雨季节,对出苗和幼苗生长都不利,因此,育苗时要注意遮荫防雨。

前茬作物收后,立即清理田园,667平方米施2000kg腐熟的有机肥,浅翻、耙平,作成宽1.2~1.5m的小高畦。育苗多采用遮阳网或搭荫棚的方法,也可采用小拱棚旧塑料部分覆盖,接近畦梗处留20~30cm,以利通风降温。播前浇足水,水渗下后,撒种,覆土1cm。每667平方米用种量2kg。

幼苗出齐后,逐渐撤去遮荫物,并间苗。2叶期分苗。分苗苗距10cm×10cm。幼苗3~4叶期,每667平方米追尿素7~10kg。在不降雨的情况下,每2~3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大雨后及时排涝。苗期应经常拔草,防止草荒。夏季幼苗生长速度快,苗龄不宜过长,一般30~40天为宜。当幼苗长到6~8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4适时定植、保证全苗

秋紫甘蓝定植时外界气温高,应选择阴天及傍晚进行,定植前一天苗床要浇透水,以利起苗多带土。定植行株距为60cm×50cm,定植水要浇足,缓苗后及时补浇1次水,做好补苗工作,保证苗壮苗全。

5田间管理

进入9~10月,气候凉爽,是紫甘蓝最适宜的生长季节,生长速度快。在形成肥大莲座叶后应及时进行蹲苗,控制莲座叶的生长,防止营养生长过旺,促进叶球生长,及早转入结球期。在开始结球前浇小水,次数宜少。在莲座期后期,为控制茎部徒长,促进叶球分化,应进行1次小蹲苗。进入结球期后,为促进叶球迅速增大,灌水量要加大,次数要增多,并结合浇水,增施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硫酸铵15~20kg或尿素10~15kg。为了增施磷、钾肥,结球期可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秋露地栽培时,杂草很多,应及时中耕除草。

6防病治虫

①黑腐病和软腐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喷施77%可杀得5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倍液。

②霜霉病喷施64%杀毒矾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

③菌核病喷施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防治。

④小菜蛾和菜青虫用20%杀灭菊酯3500倍液或Bt1500倍液或安打3500倍液防治。

7收获

秋季收获时间越晚上市价格越高。一般在-5℃的寒潮侵袭前全部采收上市或贮藏。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