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后进入返青阶段,田间渗漏量基本稳定,田间最大的耗水量是棵间蒸发,我省高温大风天气田间日蒸发大都在10毫米以上,万顷水田日蒸发水量可达100万立方米。插秧晚进行1天,可节水100万立方米。插秧水稻利用苗期节水技术是通过增加水稻秧苗在苗期的生长空间,延长秧苗苗期生长时间的方式,在确定最佳泡田插秧日期的情况下,达到缩短水稻在本田期返青(缓苗)过程,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此项技术成果在星星哨灌区应用两年来,取得了良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年均节水1071万立方米,节水率达到11.25%,灌溉保证率提高20%,年增产水稻910万公斤,增加产值1092万元,增产幅度达到9.37%,水分生产率提高23.8%。这一不需增加投入、操作简单、科学合理、节水效果显著的技术成果,一旦被广大稻农应用,不仅能缓解水的供需矛盾,更能使粮食持续稳产、高产,对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保持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苗期生长量插秧水稻在苗期的需水量很少。3叶1芯的秧苗,每日最多浇2次水,每次每平方米浇水5升,即可满足稻苗生长需要。插秧水稻每公顷用秧量大都在100平方米左右,(普通盘苗500盘,简塑钵盘苗300盘),日需水量只有1立方米。如果此时将秧苗移栽到本田里,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田间日耗水量大都在100立方米/公顷左右,秧田本田用水比为1:80~100。我们在水稻生产实践中发现,水稻秧苗在3叶~5叶间存有一定的"弹性区间",在实现异养(3叶期间)与自养(4叶期以后)有个转换过程(3叶~4叶离乳期)俗称"秧苗弹性"。此项技术就是利用秧苗这一"弹性区间",延长秧苗在育秧棚内的生长时间,增加秧苗在苗期的生长空间和生长量,推迟水稻本田泡田插秧日期,缩短水稻本田返青(缓苗)期进行节水。试验表明,同一品种,同一育苗时间,同样的管理方法,生长在同一塑料大棚里的盘苗,其衬盘不同,播种量不同,后期秧苗的生长空间也就不一样。普通盘苗与简塑钵苗的面积基本相同,其播种量不同:①普通盘苗每盘播种量50克,稻种千粒重以26克计算,播入盘内种子1923粒,每粒占有空间0.84平方厘米;②每盘播种量100克,播入盘内种子3846粒,每粒占有空间0.42平方厘米;③简塑钵盘每孔播种2粒~4粒,平均3粒,561孔盘播种1683粒,每粒占有空间1.14平方厘米;④434孔盘播种1302粒,每粒占有空间1.47平方厘米。普通盘苗的群体是单株生长,前期表现较好,进入3叶1芯后,处理②秧苗明显表现生长空间不足,进入4叶期,由于生长空间狭小,秧苗争光夺氧,全都进行疯长,常温下人为无法控制,必须进行移栽。依据秧苗实际生长情况和移栽本田后缩短返青时间所用秧苗素质需要,我们将秧苗标准定为株高20厘米,叶龄5片叶、根数20条、单株茎粗4毫米、每株分蘖1次。从整个苗期的生长情况看出,在同等生产水平,同等管理的条件下,由于播种量不同,3叶后秧苗生长空间不一样,秧苗素质差异显著。处理②秧苗进入3叶后,没有适宜的生长空间,徒长疯长,必须移入本田。其它处理的秧苗还可延长在棚内的生长时间,以利达到最佳生长量。由此可见,延长秧苗在棚内的生长时间,每株秧苗在棚内的最适生长空间为0.9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不但能够达到最佳生长量,而且完全可以推迟3天~5天插秧,达到大面积节水的目的。
二、不同秧苗本田的生长状况与产量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处理②秧苗由于徒长,无力接受外界环境,插秧后底部叶片枯黄,光合作用减弱,插后2天才发新根。而延迟3日、5日、7日插秧的秧苗,由于人为控制因素和养分胁迫解除后,生长发育环境有重大改善,应分化而未伸长的处于潜伏状态的根原基迅速伸长且形成新根,这种生理优势在适宜的水肥双重激发下,产生"爆发效应",生长进程加速,几乎不存在明显的返青(缓苗)过程。从水稻单株分蘖生长情况看,延迟5天插秧的苗,插秧时的分蘖已达到5厘米,还是穴居的个体生长,塑料钵壁光滑,根部不受损伤,2天后就有新的叶蘖发生,最终分蘖和成蘖率都高于早插5天的苗。从测产结果中可以看出,每穴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最多的是推迟3天插秧为最高,推迟7天插秧与常规时间插秧持平。表现最差的是处理②的秧苗,产量一直下滑。秧苗推迟3天插秧,不但没有减产,而且分别增产22.9%、8.7%和4.9%,推迟5天插秧也分别增产5.9%、0.4%和2.2%,推迟7天插秧就已减产,分别减产1.8%、17.3%和12.4%。由此可以说明,适宜减少播种量,每株秧苗苗期生长空间0.9平方米以上,推迟3日~5日插秧进行节水是可行的,不但不减产,还可以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