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现状,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2019-03-29 00:33

1.选地、选茬

玉米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要使膜下滴灌玉米达到增产增收,应该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地块。在选茬上,最好不选用连作3a以上的玉米茬,应选择大豆、马铃薯等肥茬。

2.精细整地,整平细耙

整地的质量是关键,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覆膜质量和玉米生长发育。要做好根茬粉碎还田,必要时人工拣净搂除根茬残体。秋整地应深松整地,做到上实下虚,无坷垃、土块,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为高质量覆膜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膜下滴灌管道的铺设及注意事项

3.1膜下滴灌主管道的铺设

根据水源位置和地块形状的不同,膜下滴灌主管道铺设方法主要有独立式和复合式两种。

(1)独立式主管道铺设。独立式主管道的铺设主要用于狭长地块,其主管只有一条并深埋在地下,其余主管毛管均分布在地面上。此种铺设方法具有省工、省料、操作简便等优点,缺点是不适合大面积作业。采用独立式主管道铺设主要是以中小型移动滴灌设备为主。有效灌溉面积一般为20-27hm2,平均一次性投入每亩地成本450元左右。

复合式主管道铺设。采用复合式主管道的铺设可进行大面积膜下滴灌作业,有效弥补了独立式主管道铺设存在的缺点。此种方法具有滴灌速度快、水压损失小、滴灌均匀等特点。适合于水源与地块较近,田间有可供配备使用动力电源的固定场所。一台机具一般可控制200hm2左右的条田。这种铺设方法适用于各种条田和不规则地块,适用范围较广。一次性投入每亩成本500-600元。

(2)小型移动式管道铺设。小型移动式管道铺设主要适用于小地块,面积一般不超过6.7hm2,随意性大,主管道一般分布在地面上且根据地形铺设,当年使用完后可回收存放第二年再次使用。这种方法一次性投入小,但作业成本较高,采用辅助人工成本较前两种铺设方法要多,因此,此种灌溉模式目前使用较少。

自压滴灌。利用高度差进行自压滴灌,主管道铺设方法大多为复合式。这种方法省去了动力部分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滴灌、喷灌作业,其经济效益明显,一次性投入小,使用方便,滴灌作业效果好,可同时采用喷灌、滴灌联合作业模式,每亩一次性投入一般在400元左右。

3.2支管的铺设

(1)支管的铺设距离

支管的铺设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滴灌作业速度和作业费用以及一次性投入成本。据测试表明,支管间距离在50-70m的滴灌作业速度与质量最好;小于50m间距的,虽然滴灌速度较快,但增加了支管数量,进而增加了一次性投入成本;大于70m间距的,虽然减少了一次性投入成本,但延长了滴灌时间,只是滴灌作业的速度降低,滴灌作业成本明显加大。

(2)支管铺设形式

支管一般都铺设在地面与滴灌带连接处,通常支管的铺设形式有两种:

直接连接法。单支管与主管直接连接并经过接头与滴灌带直接连接。这种连接形式用料少、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有效减少了地面支管铺设的投入成本。其缺点是水压损失大,前后滴灌作业时所产生的水压不一致,造成土壤湿润程度不均,降低出苗率,农作物生长不均,影响作物。

间接连接法。间接连接法是利用一条支管与主管道直接连接,再通过三通阀在支管上引出一个接头,与已铺设的支管在再平行铺设一支管。二次铺设的支管长度可根据地形及土质条件来确定,在支管间装有一控制阀,滴灌带安装在第二条支管上。二次铺设的支管可在同一直线内分为数段以满足不同土壤所需营养成分。此种支管铺设方法具有灵活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同时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农作物的所需的水、肥条件,水压损失小、滴灌作业质量高、速度快、土壤湿润程度相同等优点。其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一条支管因而相应增加了控制、连接件等部件,致使一次性投入成本加大。

3.3滴灌管道铺设注意事项

(1)主管道铺设。预埋主管道铺设时应注意保持沟底平整并留有一定的预埋深度,主管道上边缘距地面至少有50cm的深度,由进水口向后要有1/1000的坡度,这样有利于秋后排水,防止冬季存水冻裂管道。

(2)回填管沟。回填管沟时最好用细沙将管道覆盖至管道20cm以上,随后再填埋挖出的土,主要是为了防止主管道在长期使用时由于土壤变形或重压而破坏主管道。

(3)主管道接口处理。一般主管道使用材料都是塑料材质,为防止渗漏一定要在各三通、管箍、弯头处涂抹专用连接防渗液,保证管道始终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有效减少水压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4)地上支管和滴管应选择质量较好且能承受一定压力的管子,支管承载水压一般规定在196kpa,滴灌管承载压力应不少于147kpa,否则可能发生爆管现象。另外还需要注意:地面管的直径应选择与所需灌溉面积和水量相匹配,这样才能有效的供给农作物所需水分。

4.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

与常规种植比,由于膜下滴灌是高投入、高产出栽培模式,一般选择的品种都是喜肥、喜水的高产品种,在膜下滴灌水分有保证的前提下,要求相应增加施肥量。一般每亩投入优质农肥1000-2000kg、磷酸二铵15-20kg、硫酸钾5-10kg做底肥施入,或者用复合肥30-40kg做底肥使用。在玉米需肥关键期,采取液体追肥,通过滴灌系统,随水施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施尿素20-25kg。

5.起大垄,垄上种双行

玉米地覆膜栽培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模式,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充分发挥边际效应,一般窄行为40-50cm,宽行80-90cm。可选用耐密品种,每亩比常规栽培增加500-800株,靠群体增产。适合本地整地起垄方式有:

(1)两垄一平台模式,就是将原来65cm的垄通过引沟施肥后,隔一垄起一垄,垄体内形成3条肥带,垄距130cm,垄上播种2行玉米,小行距40cm,大垄行间距离90cm。

平翻未起垄地块。按大垄标准130cm深掏成大垄,然后用耢子将垄耢平后及时镇压。播种时在大垄平台上引双沟虑肥,沟距40cm,将底肥均匀滤入沟内。

(2)并垄宽窄行模式

并垄宽窄行模式,就是起65cm的垄,整地时深施肥,先播种后覆膜,播种2垄为1个组合,将2垄播种行距调整为50cm,与另外一组合的行距为80cm。

6.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密、紧凑型适宜膜下滴灌的玉米品种。

(1)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

选择比露地品种生育期长7-10天,有效积温多150-200℃的品种。一般选用生育期115天—118天,有效积温2450-2500℃的品种。

(2)选择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品种

要求株型紧凑,穗位上各叶片上冲,穗部以下叶片平整,茎节间粗短,以利于密植。

7.种子处理

选用已包衣的玉米种子,可不催芽,直接播种。选用没包衣的种子,可催小芽人工包衣,或直接包衣,选择复合型种衣剂,按药种比例拌种,主要防治地下害虫、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病虫害。

8.足墒播种

玉米膜下滴灌采用先播种后覆膜的方式播种。出苗后及时人工放苗,并用土压严苗根部。覆膜可以提高地温,因此可提前5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采用垄上机械开沟滤大水精量点播,小行距40-50cm,播种应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播深3cm。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决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保苗4500-5000株,株距18cm左右。

9.化学除草

采用播后苗前封闭除草,除草剂用量较直播田减少1/2,方法与常规玉米除草方法相同。

10.铺设滴灌管和覆膜

在大垄2小行玉米之间铺滴灌管带,穗铺滴灌管带随覆膜。选用130cm的地膜,覆膜可以采用人工覆膜,也可采用机械覆膜,覆膜要求严、实、紧。

11.及时放风、引苗、定苗

播种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生缺苗及时补种或补栽。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放苗,放出颜色正常、大小一致、没病虫害的苗,并及时定苗,留健苗、壮苗,防止捂苗、烧苗、烤苗。放苗后用湿土压严培好放苗口,并及时压严地膜两侧,防止被风刮起。

12.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覆膜栽培要经常检查地膜是否严实,发现有破损或土压不实的,要及时用土压严,防止被风吹开,做到保墒保温。并及时除去垄沟杂草,按照玉米作物需水规律及时滴灌。

13.清除地膜

采取人工清膜,也可以采用机械清膜。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