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棚黄瓜病害防治

2019-04-01 05:18

春季大棚黄瓜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枯萎病和叶枯病。

一、农业防治

1、选用良种,进行种子处理应选用耐低温、抗病虫力强、商品性好的优质高产良种,如津研2、4、6号、津杂1、2号。播种前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温度降到30℃左右时浸泡3-4小时后催芽,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代森锌、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

2、培育无病虫壮苗为减轻苗期病虫危害,育苗地与栽种地要适当隔离,并采用营养钵育苗,配制无菌营养土,同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苗期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移栽前喷药防治,严防带病虫苗进棚。

3、实行严格的轮作倒茬制在同一块土壤上,连年或连茬种植同一类作物,不仅病虫害危害严重,而且一些微量元素养分缺乏,影响正常生长。因此要避免瓜类连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4、合理施肥实施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kg,磷肥80-100kg,硫酸钾15-20kg,锌肥、硼肥各1kg,按植株需肥规律及时追肥、喷肥,促进植株营养与生殖协调健壮生长,提高免疫力,减轻病虫害发生。

二、化学防治

1.霜霉病:霜霉病是黄瓜最主要的病害,为高温高湿型病害,由于发病迅速也叫跑马干,一般春季3~4月发病重。叶肉褪绿、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褐色病斑,叶背生灰黑色霉层,造成叶子很快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防治可采用高温闷棚;药剂防治用69%安克锰锌1000倍喷雾,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00~25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用暗火点燃,密闭大棚进行烟熏,次日早晨通风,或用5%百菌清或10%防霉灵粉剂每亩1公斤早晨或傍晚进行喷粉。

2.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正面出现褪绿的黄绿色圆斑,叶背面初呈水浸状褪绿斑。病斑处变薄、白色、灰白色、黄色和黄褐色。有时病叶背面可见干菌脓。瓜条、茎和叶柄病斑近圆形水渍状,表面也有白色菌脓,后期变浅灰色,中间产生裂纹。应首先做好种子消毒,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洒、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时,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白粉病:又称“白毛”病,阴天易发病。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蔓,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反面均产生白色小斑点,后扩大、连片,上面布满一层白色的霉。防治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也可用百菌清烟剂熏治。

4.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部长灰长毛。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也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要控制棚温,高哇栽培、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灌水、傍晚浇水,要适当通风排湿,促其健壮生长。发生灰霉病后及时摘除病瓜,带出棚外深埋。发病初期交替选用50%速克灵1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用2~3次。百菌清烟剂每亩250克熏烟,或在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公斤,每10天左右1次。

5.枯萎病:黄瓜近两年死秧现象严重,主要发生的是枯萎病、根腐病,特别是连年单一种植黄瓜的棚室,病菌在土壤中积累,极易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或25%抗枯宁400~500倍液或可用70%敌克松或50%代森铵1000-1500倍液。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