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2019-04-01 09:35

一、花生叶子的形态

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叶及完全叶(真叶)2类。每一个枝条上的第1节或第1~2甚至第3节着生的叶都是不完全叶,称鳞叶,2片子叶亦可视为主茎基部的2片鳞叶。花序上每节着生1片桃形苞叶(即一般所谓花的外苞叶),每一朵花的最基部有1片二叉状苞叶(即花的内苞叶),这些都属于变态叶。花生的真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1、叶片:花生叶片互生,为4小叶羽状复叶,但有时也可见到多于或少于4片小叶的畸形叶。小叶片为卵圆形或椭圆形,具体可分为椭圆、长椭圆、倒卵、宽倒卵形4种,是鉴别品种的性状之一,但亦有个别品种小叶细长,似柳叶形。小叶边缘着生茸毛,叶面较光滑,主脉明显突起。小叶叶片具羽状网脉,有的叶脉具有红色素。小叶的大小和形状因品种、着生位置及栽培条件而不同。

2、叶柄:花生叶柄细长,丛生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稍长,一般在2~10厘米范围内。叶柄上着生茸毛,其数量与叶出生时间和土壤水分多少有关,一般前期出生的叶片茸毛较后期的多,干燥环境下较潮湿环境下多。叶柄的上面有一纵沟,由先端通达基部;基部膨大部分为叶枕。小叶叶柄极短,基部也具有叶枕。

3、托叶:花生叶柄基部有2片托叶。托叶约有2/3的长度与叶柄基部相连,其形状随品种而异。托叶形状较固定,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作为鉴别花生品种的依据之一。

二、花生叶片特性

花生每一真叶相对的4片小叶,每到日落后或阴天就会闭合,叶柄下垂,至第2天早晨或天气转晴时又重新开放,这种昼开夜闭的现象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是感性运动的一种。引起“感夜运动”的外因是光线强弱的变化,而对光线刺激产生反应的部位是叶枕。叶枕上半部和下半部薄壁细胞内的膨压随光线的强弱产生相应的变化,光线弱时膨压降低,小叶闭合,叶柄下垂。除“感夜运动”外,花生叶片还表现相当明显的“向阳运动”,早晚阳光斜照时,植株上部叶片常竖立起来,以其正面朝向太阳,并随着太阳辐射角的变化,不断变换其位置,以便尽可能正面对着太阳。而在夏季中午高温烈日直射时,顶部叶片又上举竖立,以避免过强的阳光直射。

三、花生叶片的生长习性

春播花生主茎上一般可着生20片左右真叶,有的品种在条件特别好时可出生30多片真叶。生长期长的晚熟品种,主茎叶片数多于生长期短的早熟品种。第1对侧枝上的叶片数,蔓生品种可多于主茎,丛生品种大约比主茎少2个左右。外界条件虽对主茎或侧枝上叶片数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一般气候条件下,一个品种主茎上或侧枝上的叶片数是比较稳定的。

花生主茎上各叶位的叶片按其出生速度、叶形等方面的特点大体可分4组:第1组为主茎上第1至第3~4叶,这3~4片真叶出生很快,一般每隔1~2天即可出现1片。这组叶片叶色深,叶形小,一般品种均似卵圆形,其大小除与品种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种子大小和播种深浅。第2组为第4~5至第7~8片叶,出生速度明显减缓,每出1叶需5~8天,叶片逐渐放大,叶色逐渐变淡,叶形基本上仍近乎卵圆形。第3组为第7~8叶至第16叶左右,出生速度逐渐加快,每出1叶需4~6天,叶片明显放大,正常情况下叶色由淡变深,叶形表现出各品种固有特征。第4组为第16叶以后,各叶出生速度又明显变慢,每出1叶需8~10天,或10天以上,叶形变长,叶片亦有变小趋势,叶色逐渐转淡。

四、花生叶色的变化

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叶色常有显著差异。一般说来,珍珠豆型品种叶色较浅,常为黄绿色,龙生型品种叶色较深,常为灰绿色。同一品种内,叶色深浅常因外界条件及内部营养状况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花生叶色变化可作为水、肥状况和植株内部营养状况的一项诊断指标。但叶色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水分过多,缺氮,或植株生长旺盛而叶绿素的合成一时赶不上生长的速度时,都能使叶色变黄变淡,因此,以叶色变化作为营养诊断指标时必须与其他方面的诊断相结合。

有些珍珠豆型品种在一生的不同生育时期中,叶色深浅表现规律性变化,苗期叶色较深,到始花前叶色开始转淡变黄,盛花、结荚期叶色又转深,进入饱果期又逐渐变黄。饱果期叶色正常转黄,有利于荚果发育,如果饱果期叶色始终浓绿,则荚果不易饱满,秕果多。

五、花生叶片的功效

花生叶片的光合潜能很高。据测定,幼苗期花生的光合生产率可达每平方米叶面积每小时同化40~51克二氧化碳,接近玉米和超过大豆的净光合生产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上,花生的光合能力变化很大,它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制约。在田间群体条件下,花生的净光合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群体大小的制约,叶面积愈大,即光合面积愈大,在一定范围内,光合总量随之提高,但由于叶片互相遮阴,群体内每一叶片受光强度降低,尤其中下部叶片受光强度下降更大,因此,其平均光合强度因叶面积增加而降低。当群体叶面积大到一定程度时,群体光合总量即已不再进一步增长,这时的叶面积称为最适叶面积。最适叶面积的大小与群体中叶层分布、叶片姿态、品种耐阴程度以及各地气候条件都有一定关系。

在群体条件下,花生一生中净光合生产率的消长具有一定规律。据测定,一般在苗期或始花期净光合生产率最高,但由于叶面积小,群体光合产物总积累量很低。生育中期,随着植株长大,群体变大,群体光合产物总积累量迅速增加,但净光合生产率却逐渐下降。生育后期,光合产物总积累量和净光合生产率同时急剧下降。在生长中期净光合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叶面积不断扩大,群体内光照减弱。但生育后期光合生产率下降却常和叶面积下降同时发生。这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花生荚果和种子形成后,有相当多的光合产物运向种子,而花生种子含油多,油脂所含的能量和所含的碳的比例,都比一般碳水化合物高,所以花生的初级光合产物或茎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荚果或种子的干物质时,其重量势必有所降低。另外还要加上在转化过程中的呼吸消耗。二是花生生育后期,由于叶片中叶绿素浓度降低以及根系衰老、叶斑病严重等原因,叶片的光合能力迅速衰退。花生生育后期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如何提高后期叶片的光合性能,同时又使光合产物大量运向荚果,对于花生高产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