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3类:①抗旱力强的品种,如桃、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凤梨。②抗旱力中等的品种,如苹果、梨、柿、樱桃、李、梅、柑橘。③抗旱力弱的品种,如香蕉、枇杷、杨梅。
果树在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水量也就不同。通常落叶果树在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期若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新梢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此时在北方正要进入雨季,如雨季推迟,则可促使早分化,一般降雨适量时不应灌水。果实发育期也需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还易造成果实病害。秋季干旱,会使果树枝条及根系提早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削弱果树越冬能力。冬季缺水常使枝干冻伤。
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水分越多越好,有时果树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抑制果树的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好的效果。进行合理灌溉,首先要注意选择灌溉时期,具体有以下四种方法:
1.根据土壤湿度决定灌溉时期。判断准确,但不能充分发挥灌溉效益,因为灌溉的真正对象是植物而不是土壤。
2.根据植物水分临界期事先拟定灌溉方案。但因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不同、不同地块植物生长不同而常会有所变动。
3.根据灌溉形态指标确定灌溉时期。植物缺水时,幼嫩的茎叶因水分供应不上而发生凋萎,茎颜色转为暗绿或变红,生长速度下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灌溉形态指标易观察,缺点是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掌握好。
4.依据灌溉生理指标确定灌溉时期。一般地,我们将叶片长势、细胞液浓度、渗透势和气孔开张度作为灌溉的生理指标。
其次,合理灌溉要有一个量化标准。这可以根据土壤容重、土壤有效水分、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来确定。
土壤有效水分最大含量=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
例如:在某地1亩(667平方米)土地耕层厚度20厘米,容重1.15克/立方厘米,萎蔫系数为5%,田间持水量25%。由此可知,该地块的耕层总重量为:6.67×106×20×1.15=1.5×108(克)=150(吨)每亩灌溉定额为:150吨×(25%-5%)=30吨通过明确的量化标准,可以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植物能正常生长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