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绿芦笋的生产栽培技术

2019-04-27 09:54

选择适宜土壤,搞好土壤消毒。种植绿芦笋,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在5.5-7.0之间的沙壤土种植最为适宜。为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可大大压低田间的病原基数,有效控制茎枯病、褐斑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土壤消毒一般可用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即可。

选择对路品种,要因地制宜选择高产优质的芦笋品种,选择的品种的嫩茎要粗壮,顶端紧凑、不散头、大小均匀、色泽好、产量高、品质优、商品性能好。

科学留养母茎。首先要做到避雨留养母茎。芦笋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个主要条件是雨水多,所以生产一般要求母茎留养初期有5天以上的晴好天气,这样就使病源菌的发生和传播失去了条件,不易侵染发病。如果采用温室大棚栽培留养母茎,就可人为造就一个无雨小气候,也可减轻病害发生。其次要做到适量留养母茎,留养母茎虽然是选择在嫩茎发生量多、抽笋快的出笋高峰期,但母茎留养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芦笋的种植年龄、根盘大小和留养期来决定。春母茎一般掌握在2年生芦笋,每株留3-4根,3年生每株留4-5根,4年生每株留7-10根,并可视棵盘大小适当增减。秋母茎可适当多留,以制造和贮藏较多的养分供翌年春笋之用,2年生以上的可留15-25根,母茎之间要求分布均匀,一般要选留1cm左右的实心茎作母茎。

加强肥水管理。芦笋田要注意开沟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要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少施无机化肥和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母茎留养期易感病,不宜施肥,母茎留养前停止施用氮肥,适量施用钾肥,每667平方厘米用量约5kg左右,有利于增强抗病力,提高品质。从母茎留养开始,每隔7-10天可喷叶面肥如迦姆丰收、壮多收等营养剂,这样既能增强植株抗病性,又能增加产量和品质。

搞好病虫无害化防治。一般应提倡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主要是在芦笋生产中要做到彻底清园,割除老弱枯茎,拔除带病残茬带出田外集中销毁,以降低田间病原菌基数。物理防治可采用佳多牌害虫诱杀灯等诱杀夜蛾类害虫。化学防治芦笋虫害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最好采用生物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病害可用芦笋青涂茎和喷施;防治蓟马等刺吸害虫可选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喷雾,夜蛾类害虫可选用抑太保或除虫脲等昆虫抑制或生物农药进行除治。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等可用药剂制成诱饵,在夜间进行诱杀。用药原则一般强调早用药,母茎长成植株后逐渐减少用药,采笋期禁止使用农药。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