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稻蓄留再生稻高产关键技术

2019-04-27 17:04

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收割的一季水稻。再生稻生产具有时间短、见效快、投入少、效益高等优点。在温光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推广“中稻蓄留再生稻”一年两熟耕作制度,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完成我市今年粮食播种面积559万亩、总产195万吨的目标任务,拟将在适宜区域大力恢复一季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作为全市粮食生产工作重点之一。其高产关键技术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田块与品种。再生稻要获得高产,首先应选择水源有保证的田块。因蓄留再生稻的一季稻收获期多集中的8月上、中旬,正是我市一年中的高温少雨期,田间水分蒸发量大,收后留下的稻桩失水快,其茎、鞘容易干枯;如果此时不能及时灌水,在导致其根系活力下降的同时,也导致休眠芽干枯而发不出再生苗。二是选择再生能力较强,生育期适宜,能保证在8月20日以前正常收割头季的品种。根据各地水稻适宜生长季节的长短,从长到短依次选用:中浙优1号、Ⅱ优航1号、特优航1号、Y两优1号、天优998和岳优9113等。

二、适时早播。蓄留再生稻的一季中稻,要采取防寒育秧措施,要求在3月下旬播种,即与当地早稻同期播种,比传统中稻播期提前30~50天。这样,不仅可延长头季稻本田营养生长期,提高头季产量,还可使之提早成熟,确保再生稻在9月上、中旬抽穗扬花,避过寒露风危害,实现两季高产。

三、防治好头季稻病虫害,确保稻株健壮。根据田间病虫测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关键时期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等病虫害,要特别注意对头季稻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的防治,达到后期功能叶青秀,青枝蜡秆、熟色好。

四、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施用促芽肥是夺取再生稻稳产高产最主要的重大措施,一般在头季中稻收割前10天左右,正常情况下也就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具体施肥时间,根据头季稻的成熟度确定,一般在成熟度为30~40%的蜡熟期,也就是谷粒呈“绿豆色”的时候,施肥最为恰当。亩用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4公斤,全田均匀撒施。施肥时机选择:无论是晴天或阴天只要稻株上无露水即可施用,最好是下午5点钟后、天气比较凉爽时施用效果最好。

五、采用间歇灌水与湿润管理相结合的管水方法。在头季稻生育后期采用间歇灌水法,即灌一次水,落干后再灌,并随着水稻的成熟程度,逐渐减少稻田积水时间,增加露田时间,以养根保叶。在灌浅水施用促芽肥以后,不能此后就断水,因这其间气温较高,水分蒸腾较快,要保持田间湿润或短期内浅水层,直至头季稻收割。特别防止:为了方便收割,在成熟前过早断水,造成干旱、田泥成块开裂而伤根,导致稻株不能正常吸水、吸肥,腋芽始终呈休眠状态,或因无水灌溉而导致收割后稻桩失水干枯,腋芽枯萎死亡,不能萌发。因此,在头季稻收割前保持湿润管水,收割后至再生稻齐苗前田间保持浅水层或短期内湿润,是保证再生稻有收无收的关键因素之一。

六、看芽收割头季稻、高留稻桩、保留倒二芽。8月上、中旬,当全田谷粒黄熟度达90%以上,且全田有70%的茎秆倒二、三节芽伸长达3厘米左右时,为头季稻最佳收割时期;若腋芽尚未萌发或已萌发,但多数未伸长到2厘米的,可适当推迟3~5天后收割。留桩高度,一般为头季稻株高的1/3左右,中熟品种应不低于20厘米,迟熟品种不低于30厘米。要切实保留住倒二芽和倒三芽,它们是构成再生稻产量的主体,占再生稻产量的70%左右,并且生育进程较快,能确保再生稻于9月20日前安全抽穗扬花。同时选择收割时间:以阴天或晴天的下午收割为好,再生稻发苗多而壮。

七、收后及时放水抗旱保苗,补施发苗肥。在头季稻收割后的次日,用稻田里的清水泼施稻桩,将稻茎节内灌满水分,可防止稻桩因干枯而影响发苗;收后3~5天及时补施发苗肥,一般亩施用尿素7~10公斤,可争取多发苗、发壮苗,以进一步提高再生苗成穗率,增加有效穗,促进再生稻高产。

八、及时防治再生稻螟虫和稻瘟病等病虫害,抽穗期喷施“920”。在再生稻齐苗到抽穗期间,依次重点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等病虫害,分别用三唑磷、阿维菌素和三环唑等农药进行防治。在再生稻抽穗盛期,结合防病治虫,亩用“920”1~2克喷施,以促进再生稻早齐穗、早成熟。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