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解决方法是开源节流。开源如南水北调,节流当然是节约用水。据估算,农业灌溉用水占去总用水量的755,而且其中浪费很大。因此,节水灌溉是当务之急。实行半旱作农业,是节水灌溉的重要战略措施。半旱作农业,顾名思义,就是介于旱作农业与灌溉农业之间的一种耕作方式,具体地讲,就是只浇保种水,在作物生长期间一般情况下不再浇水,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加上相配套的措施,一般大田作物只要足墒下种,按照科学要求,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旺,生长期间一次水不浇同样可以取得高产丰收。特别是小麦,这方面的成功事例很多了。因为半旱作农业只要做到足墒下种,它比旱作农业更能保证常年高产丰收。
半旱作农业,关键在于培肥土壤。培肥土壤,关键在于增施有机肥料。主要是实行秸秆还田。其中秸秆盖田是秸秆还田的最佳方式。因为秸秆盖田具有省力、省工、不肮脏、抑制杂草、吸水抗涝、防止水土流失、增施钾肥(秸秆中的钾肥极易溶于水)、增加田间二氧化碳和保墒等九大好处。其中最能立竿见影的好处是能大量减少地面蒸发,有极好的保墒作用。1999年和2001年山东省定陶县伏天大旱,大田玉米一般都浇了三次水,而秸秆盖田搞得好的地块,土壤湿润、一水未浇,取得高产丰收,而且,还免了田间除草的工夫。
秸秆盖田的方法简便易行,在玉米、大豆、棉花等苗期,抓紧锄地(中耕),随即将麦秸、麦糠、打碎的其他作物秸秆及一切植物性垃圾用地排车拉到地里,顺垅撒在行间即可。实践证明,经过雨季,到小麦播种前,秸秆均已沤烂。即使1999年伏天大旱,小麦播种前田间秸秆也达到酥脆状态,一触即碎,不影响整地播种。
目前的灌溉农业,一年两作通常每年要浇4次—5次水,相比之下,半旱作农业一年可省3次—4次水,这对于解决水资源不足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当前,浇一次水一亩地至少要花费20元(水具折旧加能源),一年少浇3次—4次水,就可节省60元—80元。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农民贪图省力,重视化肥,忽视有机肥,大量的作物秸秆、残枝废叶弃之不用;更有甚者,一把火烧掉,这是一项极大的浪费。我们应当通过试验示范,引导农民,大搞秸秆盖田,实行半旱作农业,这将给全国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