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节水农业技术

2019-05-06 17:54

水资源不足是我国北方提高小麦单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在长期的小麦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节水技术:

1、栽培节水:

(1)中国农业大学和河北吴桥研究的以消耗土壤水为主的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充分浇好底墒水和利用生育期降水,在两米土体蓄水450立方米,在砂壤、中壤土,起身至孕穗春浇一水(每亩50方),粘土和砂土地春浇二水晚播小麦可获得亩产400公斤的产量。

(2)甘肃灌区春小麦推迟二水技术:选用中早熟大穗品种,3叶期灌头水,结合追肥,可以延长小穗的分化天数。二水改拔节期推迟为挑旗或挑旗前。推迟二水满足了开花~灌浆的前期水分要求。

(3)畦灌和地膜覆盖相结合:前期可以提温保墒,减少灌溉的次数,灌溉定额少1~2次,每亩水量少50立方米。

(4)采取规格种植方式:甘肃武威平川采取了小麦玉米带田种植形式,按需施灌,水肥结合,亩产900公斤,每亩节水100~500立方米。引黄灌区春麦采取了轮作倒茬,早灌头水、控二水,全期浇水3次、小畦灌溉,亩产400公斤,节水50%。河西沿山冷凉灌区采取了高低秆1:1的间作和高秆与85%的矮秆混作,亩产600公斤,增产77%,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引黄灌区采取了小麦~玉米和玉米套种豆类等形式,亩产600公斤。

2、覆盖节水:

(1)秸秆覆盖保墒:在小麦播前10~15天,每亩覆盖秸秆350~450公斤,翻压还田,结合整地,施底肥尿素30公斤、磷40公斤。生育期覆盖:冬前、返青前每亩覆盖250~300公斤,盖前耧施尿素10公斤,麦收后翻压。

(2)北方旱地覆盖保墒:一般的亩覆盖量为300~400公斤(麦秸或其它有机残体,粉碎30厘米以下)。覆盖方法可分全期覆盖和半期覆盖。覆盖免耕节水技术:前茬收后,不耕直播,播后将前茬秸秆覆盖地表,在生育期内一般不进行常规表土耕作的一种新型覆盖耕作法,播后苗前喷除草剂。

(3)旱地少免耕整秸秆半覆盖节水技术:秋收后,玉米整推割倒、匀铺,不灭茬、不翻耕,播种时按播行将秆扒开,形成半覆盖形式。亩覆盖量500~1000公斤,亩产300~500公斤。播后化学除草,40%阿特拉津胶悬剂200毫升/亩,或40%阿特拉津100毫升/亩+72%都尔乳剂100毫升/亩;40%阿特拉津100毫升/亩+拉索100毫升。

3、品种节水:选用耐节水、抗寒早熟、避病、抗旱性强、产量品质好的品种,如农大146、平阳27、冀84-5418。

4、节水制剂:有几种药剂可用于节水处理:抗旱剂1号(黄腐酸代号FA)是多功能调节植物生长型、抗蒸腾剂。具有抑制蒸腾(缩小气孔开度)、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根系活动、减慢土壤水分消耗。拌种:密植田时,200克药加水5公斤,拌种50公斤,稀植田100克加水50公斤,拌种50公斤,闷种2~4小时,孕穗、灌浆期喷:药50克加水60公斤,旱区增产10%~19%,春麦27;3%。

(1)吸水剂:高吸水性树脂(保水剂),与水接触能吸收和保持相当自身重量几百~几千倍水。其作用是提高土壤保水力,节水、改土(防土壤侵蚀)、提高出苗率、促进发育(含钾)、保蓄土壤可溶性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

(2)种子包衣剂:药1.5公斤与等量滑石粉混匀,拌种子50公斤。先浸湿种子(干种子喷水量占种子重5%~7%),捞出摊平至薄层,至种子表面无水滴,将药放入纱布内匀抖(或喷粉)。也可用于移栽蘸根,药0.5公斤+水75公斤配成水胶状,蘸根(去土)取出。

(3)水分蒸发抑制剂:具有提高土壤含水量、增温(返青期降低日较差2.1℃,耕层0~2厘米土壤增温0.63℃),和节水增产(旱麦:每亩增产20.5~64.3公斤(增产率16.4%~34.9%),相当于保蓄水每亩17.63~55.73立方米,可浇水20~40立方米;半旱麦:亩产280公斤产量水平,增产26公斤(10.5%),亩保蓄水22.45立方米;高产田:500公斤/亩水平(保证浇冻水、孕穗水,返青喷)增产80公斤/亩(16.9%),相当于亩保蓄水68.8方的效果。播种时喷施,可早出苗2天,冬前喷施提前返青3天,而且,叶浓绿,下部黄叶少,全生育期少浇40~80方。有不同剂型,叶面0.1%喷雾,土面亩喷30~70公斤。

(4)土面增温保墒剂:是一种农田化学覆盖物,即液体覆膜。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温(减少了蒸发的耗热),改变农田热量收支,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土表盐分积累;防风吹、水蚀。适用于育苗移栽、大田喷洒、浸蘸溶液。使用时将药用水稀释5~6倍,过滤。春播提前10天喷土,全覆盖药液每亩80~100公斤(每平方米1.5~1.75公斤)为宜。成膜时间室内1小时,大田晴天2小时,用药后20~30天不灌水施肥。喷前苗床要平整,铺覆盖物(细土、沙子、马粪、草木灰达到一手指厚),种子压入土内。并可与中性微碱农药除草剂混用可以延效,提高杀虫灭草力,如敌百虫、退菌特、灭草灵等复配使用。也可与塑料膜结合可提温、减少蒸发,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增加膜透光率,减少苗病,促进生长,提前成熟。

(5)钙一赤合剂(Ca—GA):可增加幼苗抗性,提高出苗率,加速成苗,抵御干旱,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效能。配制:氯化钙1公斤+水200公斤配成0.5%液,再加赤霉素5克(少量酒液)混匀。合剂10公斤拌种子100公斤,闷6~12小时(盖麻袋或塑料布)。机播要晒种(防堵种),与化肥混播宜吸水变潮,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配制药的水微酸或中性。拌种后,生产1克种子耗水1.65(对照1.79)公斤,节水7%~8%,提高水分利用率43.2%;小区增产19.9%~29.8%(提高出苗率12%~14%,小穗数5%~10%,千粒重3%~8%),大田增产14%~28%,平均增产率10%,每亩多收10~12公斤。适应范围:华北、西北东部干旱区推广。

5、节水灌溉:节灌方式有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

(1)节灌设施:天津低压塑料管道输水;山东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薄壁PVC塑料管,内光外波纹双壁聚氯乙烯管等。

(2)节灌栽培:小麦利用深土层水分供水确定灌量,如江苏丰县小麦一生供水300~350毫米就可获得高产,其余需水则利用土壤深层(100厘米以下)的夏季储水。小麦各阶段对1米内土层的毫水量(毫米):播种~分蘖25~30;分蘖~越冬30~35;越冬~返青25~30;返青~拔节35~40;拔节~抽穗85~90;抽穗~成熟100~120;累计300~350。各期灌溉措施要根据各阶段需水和自然降水情况按需定量供水。缺多少补多少。据测定,灌过春水的田块,后期畦田灌溉每亩需35立方米,而沟灌需水25立方米。

(3)灌水方法:沟灌比畦灌能节约用水量,在水源缺乏的井灌地区利用沟灌可增加面积。其具体方法:每隔2.2米挖1灌水沟,深20厘米、宽30厘米,保持毛边毛底,沟内播种相当于2行的小麦种子,畦面播9行,行距20厘米,灌水流入全田的沟内,以灌满沟为止,沟中水渗透到畦面即可。

6、径流节水:在栽培上采取深耕、中耕锄划、轮作、覆盖和农田工程接纳地面径流雨水。在灌溉上采取了渠道防渗工程(如采用工厂生产复合材料膜料,预定好混凝土板,不影响行水);在喷灌上有大田半固定式,轻小型移动式机组喷灌、自压喷灌、半固定管道式自压喷灌技术等等。

7、综合节水:因地制宜,选择、利用、协调、组装各节水技术。例如,化学节水制剂在减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控制土壤和植物的水分消耗以及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已经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应选择一些对缺水最敏感的阶段使用(如播种期、孕穗期等),将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