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要想获得高产,主要是要解决好“种、水、肥、光”四个方面的问题。“深窄密”栽培技巧就是依据这一原理而形成的一种综合高产技巧配套的栽培模式。它是以选择矮秆品种为打破口,以气吸式播种机与通用机为载体,联结“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密”(即增长种植密度)的综合高产配套技巧,是一项以大型播种机为载体的栽培技巧。
“种”即品种,就是要选择具备超高产潜力的品种,同时要懂得品种对实现高产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恳求。
“水”即水分,就是对大豆生长的水分供给。在旱作(无灌溉)条件下,主要经过两个方面来调节水分:一是改良泥土条件,经过耕作技巧比方深松技巧来增长泥土的库容;二是采取一些保墒技巧,比方减少机械进田的少耕技巧。
“肥”是依据大豆需肥与栽培特点,合理判别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大豆对营养的最大吸收期是花荚期,因此要解决好大豆在花荚期的需肥问题,生产上可经过深施肥与增施叶面肥来解决。
“光”即对光能的利用。据测算,大豆亩产225公斤的光能利用率仅为0。85%,若能将其提高到3%,那么大豆的产量可提高到794公斤/亩。生产上光能利用率的高低,主要表现在集体密度上,经过缩小行距、扩展株距可增大集体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
大豆“深窄密”栽培模式的主要技巧包括:1。选择适宜的矮秆、半矮秆型的抗倒伏品种,并且所选的品种熟期不宜过早;2。泥土耕层要有深松的耕作基础,需要达到耕层深厚、地表平整、泥土细碎的良好耕作条件;3。最佳的种植密度可依据品种、泥土、行距等情况而定,通常为3万—3。3万株/亩,肥力较高地块播种量可下降10%左右,肥力较差地块播种量要增长10%左右;4。合理施肥,首先要增施农家肥,施用化肥时要氮肥、磷肥、钾肥科学搭配,农家肥和化肥要做到深施、分层施,同时联结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此外,种植方法条件较好的可采取机械平播方法(行距为30—35厘米)或双条精量点播(均匀行距为15—17。5厘米),低洼地区适宜采取宽台(大垄)的“深窄密”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