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节水配套栽培技术

2019-05-28 05:53

水稻是引黄灌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区第一大耗水作物,每亩田间用水量是小麦的3-4倍。通过采用水稻节水控灌技术和规范化旱育稀植技术,每亩可比常规灌溉节水400方左右,节水30%以上,增产10%以上,节本增收100-150元。

1、选择适宜的节水品种

要选择宁梗24号(97XW-723)、富源4号(96D10)、宁梗27号(吉T39)和超优一号等中早熟节水优质稳产品种。

2、采用早育秧技术,培育壮秧

(1)做好晒种、选种、消毒和浸种等种子处理工作,消毒和浸种时间应在8-10天,以保苗齐、苗壮。

(2)选好秧田,应选择灌排方便,避风向阳的菜园地、常年旱地或庭园做为秧田。

(3)做好秧床,秧床面积10米1.8米较为合适,先平整后翻耕三次以上。

(4)施肥要用腐熟的农家肥,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耐旱能力。

(5)实行旱育秧,手插秧取掉打孔膜,适期早播,灌足底水,做到当天灌水,当天整地,当天播种,降低播量,手插秧每平方米播湿种子为200-300克,机插秧每平方米播湿种子为600克左右。

(6)控制浇水次数,旱育秧的核心使秧苗在接近旱田条件下生长,出苗后尽量少浇水。待早晚床上干燥、早晚秧苗叶片无水珠、或午间叶片因旱打卷三项指标出现一个时,要灌一次透水。一般播后10-12天灌第一次水,整个育秧期只灌2-3次水,有利于地下部生长,培育旱根。

(7)见绿就通风炼苗,控制叶鞘的生长。一般秧苗见绿(约有三分之一露土)就通风,刚开始先中午小通风,待到一叶一心后日出前打开薄膜,逐步加大通风量,阴天中午打开两个小时通风换气,但要注意早关床保温。

3、节水整地

缩小灌面、提高整地质量是节水栽培的重要一环。灌面应控制在0.8-1.0亩以内;推行三旱整地,即旱旋耕、旱找平、旱打埂,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4、重施底肥,全层施肥

基施化肥应结合稻田最后一次浅耕,把全生育期纯氮的80%和磷钾肥全部施入土壤,余下的20%用作分蘖肥和穗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5、集中快速插秧,合理稀植

集中劳力在快速整地基础上集中插秧,插秧期为5月10-20日,插秧密度为30厘米13厘米,每穴2-3苗。在缺水特别严重的地方,可适当加大10%的亩穴数进行合理密植。

6、节水控制灌溉

秧苗移栽大田后,田面保持薄水层返青活苗,但决不能晒苗,同时要注意遇低温,适当增加灌水深度。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灌水后田面不再保持水层(除施药追肥外),以土壤表象达到灌水指标时再灌水(各生育阶段灌水前土壤表象指标详见表格),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

7、预防稻瘟病

加强田间病害观测,发现病害要及时防治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