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地膜覆盖栽培

2019-05-29 03:11

地膜覆盖大白菜栽培技术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在蔬菜上推广地膜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在果菜类蔬菜上的推广早已被广大种植者所接受,然而对于苗期不喜欢高温的大白菜来说地膜覆盖技术不易被人理解。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成熟,随着春播大白菜面积的逐渐扩大,有了较大面积的推广。

1.地膜覆盖效果:

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和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地膜覆盖对春播大白菜来讲,因能提高地温,可使播种期适当提早,延长适宜生长期,避开后期高温影响。地膜覆盖因能够保持土壤水分,一方面可减少浇水次数,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因减少了水分蒸发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减轻霜霉病的发生。覆盖地膜可以避免大雨或暴雨对土壤的冲刷,使膜下的耕作层能较长期地保持播种时的疏松状态,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转化,又能减少肥料的流失。同时地膜覆盖后减少了中耕、除草操作,减少了机械力量对根系的破坏。土壤中氨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等也比无膜覆盖区有所增加。

2.地膜覆盖栽培的技术要点:

(1)覆膜前的准备:

大白菜高垄(畦)或平畦栽培都可覆盖地膜,但平畦易积水,覆膜效果较差,以高垄覆膜效果最好。由于覆膜后追肥较困难,所以在整地时一定要施足有机肥,每公顷60000~75000千克,如果有机肥质量较差或数量不足时,应增施含有氮磷钾的复合肥料每公顷300~450千克。有试验表明,加复合肥并扣地膜的产量要比只扣地膜的提高15%左右。

覆膜时,整地和起垄要求特别平整,垄面细碎,应清除前作的根茬、破碎地膜及其它杂物。垄面不平整会造成覆盖不严,影响覆膜效果,带来很多弊病。同时,还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危害。如果底墒不足,需灌水造墒,令土壤中含有足够的水分,以利大白菜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垄的大小和高矮可按大白菜栽培的密度要求建造。一般垄高10~15厘米,宽50~75厘米,垄面中间略高,呈圆头高畦状。覆盖90~95厘米宽的地膜,垄沟底不覆盖。

(2)覆膜方法:

覆膜以前要再次将垄面修整细碎,盖膜前喷洒除草剂,防止杂草丛生。盖膜时一定要拉紧、盖平,使地面与垄面覆贴紧密,膜的四周要用土压严,使膜不易被风吹动。一般应做到整地、施肥、做畦、镇压、喷除草剂、盖地膜等项作业连续进行。

覆盖地膜可在大白菜播种后进行,也可在播前进行。一般春季直播大白菜在播种后覆膜,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快速出苗,但在出苗后,应及时划口放苗,使幼苗露出膜外,以免在中午地膜下局部温度过高使幼苗受伤,放苗后要注意及时封严划口,以保证地膜的保温效果。目前秋播和部分春播大白菜多采用覆膜后再播种或移栽,即盖膜后按株距要求打孔穴播或用刀片划十字破口下种5~7粒,并及时用湿土将膜孔口封严。开口孔径不宜太小,口径太小易灼伤幼苗,约为8~10厘米为宜。在塑料薄膜发生破损时应及时压土盖严。育苗移栽的应采用营养土方育苗,移栽时少伤根系。

(3)田间管理:

在大白菜的二叶期和四叶期时进行两次间苗,每穴留双苗,待7~8叶时进行定苗,定苗要求与露地栽培相同。覆膜后大白菜在苗期仍需浇水降温,莲座期土壤水分足,过于干旱时也要及时浇水,在莲座末期和结球初期不能沿袭“头水晚、二水赶”的习惯,因为地膜覆盖的土壤不易板结,能经常保持疏松状态,所以浇水要求均匀,间隔日数基本相同。浇水次数一般3~4次,比不盖地膜的要少浇1/3的水量。为了不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结合浇水时每公顷可追施氮素化肥225~300千克或腐熟的人粪尿30000千克左右。

地膜覆盖喷洒除草剂后,在大白菜的生长期内可不进行中耕除草操作。病虫害防治方法与露地栽培相同。地膜覆盖的秋播大白菜在后期要及时捆菜,捆菜后畦面能较多地吸收太阳热能,提高地温,有利于促进后期心叶的生长。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