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2019-06-17 00:10

水稻基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

症状:通常在近土表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渍状椭圆或长梭形病斑,后渐向上扩展成边缘褐色、中间枯白色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严重的病株心叶青卷,随后枯黄,酷似螟虫危害造成枯心苗。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其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

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发病田首先应放水晒田,提高田块温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保持水稻根部有足够的氧气,改善植株根际条件,降低发病。

2、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

3、撒施生石灰50公斤/亩,调节土壤酸碱度,抑制细菌繁殖,控制病菌蔓延。

4、化学防治:可亩用20%叶青双500倍或72%农用链霉素5000-7000倍喷雾,连续用药2-3次防治,防治时间:应选在下午4点后,以防止高温药液分解和产生药害,最大限度提高药效。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