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识别与防治

2019-06-17 16:30

别名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等。

分布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玉米叶片主要病害。

症状发生在玉米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生退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退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晕圈,成熟病斑一般长2~3mm,宽1~2mm,大的可达7mm×3mm。湿度大时,病斑正反两面有灰黑色霉状物。该病症状变异较大,在一些自交系和杂交种上,有的只生一些白色或褐色小点。

病原弯孢霉Curvularialunata(Walker)Boed.,属半知菌亚门弯孢霉属。分生孢子淡褐色,直或弯曲,多为3隔,从基部起第3个细胞较大,广梭形、棍棒形或近椭圆形,少数Y(三角形)。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25~35℃。光照能促进菌丝生长。

发生因素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玉米秸垛、田间地表的病残体是病菌主要染源。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7~8月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流行。低洼地、连作田发病较重。播种晚、土壤贫瘠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的主要措施。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代替发病品种,同时注意品种间的合理布局和轮换。

2、田边地角不留玉米秸杆,以减少初侵染菌源。

3、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与中矮秆作物间作等均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4、药剂防治:病株率达10%左右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粉剂2000倍液,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参考文献:

1、周茂繁编著,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植物病原真菌属分类图索》。

2、中国三峡出版社农业科技出版中心出版,《植保大典》。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