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风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好的保健蔬菜。为了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无公害芦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一、选地
芦笋具有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适宜在温带寒冷地区种植。选择无公害无污染的种植基地,应首选排洪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疏松、通气性好的壤土地块,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到微碱性为宜。忌连作,前茬不宜种桑树、番茄、甜菜和紫花苜蓿。
二、品种选择
选择丰产早熟、商品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目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品种主要有:uc800,uc157等。
三、育苗
1、整地施肥采用平畦条幅育苗,浇足底墒水,精耕细耙,耕耙深度一般以25—30厘米为宜,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2500—4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
2、播种一般分为春季育苗和夏季育苗,春季一般在4月
中旬至5月上旬,夏季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每667平方米播量为0.8—1公斤,采取单子粒播,用木楼或其他开沟器开3—4厘米深的小沟,行距30厘米,粒距5厘米,或行距20厘米,粒距8厘米。
3、种子处理播前用40—50℃温水浸泡,然后再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处理。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或2.5%腐钠合剂10克加水2.5公斤,浸泡种子1公斤,浸泡24小时即可。
四、定植
芦笋定植可分为春植、秋植和生长季定植3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采用南北向定植沟,行株距:白笋为180~200×30-75(厘米),绿笋为100~130×25~30(厘米),按宽深各50厘米开沟。
五、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定期培土对没有清园的笋田,要彻底清除地上茎叶,全部烧毁,再进行耕耙,松土保墒。
2、施肥、浇水据芦笋需肥规律,(即667平方米年产嫩茎400公斤时,植株需要吸收氮6.96公斤,五氧化二磷1.8公斤,氧化钾6.2公斤)和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及肥料利用率来确定施肥量。三要素的比例为5:3:4。定植后第1年施肥量为标准量的50%,第2年施70%,从第3年起按标准进行施肥。无公害蔬菜生产规定禁用硝态氮肥,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氮肥(纯氮)每次用量要小于6公斤/667平方米,采前15天禁施氮肥。
适时灌水对提高产量增进品质非常重要,要求灌溉水水质无污染。栽培中应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70%—80%,特别注意冬前灌冻一定要灌足灌透。
六、病虫害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芦笋的主要病害是茎枯病、褐斑病和根腐病,主要虫害为夜娥类害虫,在病虫害发生期要经常检查笋田,清除病株,清洁田园,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喷洒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七、适时采收
一般在4—6月进行采收,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绿芦笋的采笋期比白芦笋早5—10天,幼茎高度达22—27厘米时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