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如何防治?

2019-06-22 07:26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及危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田一般发病率在5%左右,减产3%~5%,严重时减产20%~30%,甚至高达70%或绝收。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之初在病株心叶沿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以后病斑增大合并,病叶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但在其边缘部分仍呈现褪绿短条斑。水稻病株矮化不明显,但一般分蘖减少。高秆品种发病后心叶细长、柔软并卷曲成纸捻状,弯曲下垂而形成“假枯心”。矮秆品种发病后心叶展开仍较正常。发病早的植株枯死,发病迟的在健叶或叶鞘上有褪色斑,但抽穗不良或畸形不实,形成“假白穗”。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毒只能通过昆虫传播,已知灰飞虱为主要媒介,白背飞虱也能传染。病毒可经卵传递。介体昆虫吸食病稻后即可获毒,病毒进入虫体,经过7~10天循回期,才能传毒。媒介昆虫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

1、一般灰飞虱发生量越大,带毒虫率越高,发病越重。

2、粳稻发病明显重于杂交籼稻。

3、春季气温偏高、降雨少、虫口多,发病重。

4、水稻苗期最易感病。稻、麦两熟区,发病重。

三、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方法

1、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易发区应压缩早播早栽面积,推迟水稻播栽期,使水稻秧苗期尽量避开第1代灰飞虱的迁入高峰。秧田要连片安排,忌种插花田。早稻、单季稻苗床应远离麦田,双季晚稻苗床应远离发病较重的稻田。冬前和冬后全面防除田间地头和渠沟边禾本科杂草,可减少灰飞虱的发生量和带毒率。秋季水稻收获后,耕翻灭茬,压低灰飞虱越冬基数。

2、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的关键措施,主要在灰飞虱的防治上要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前期保大田后期”的防治策略,做到全程药控。

预防可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

3、当水稻田间出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株时,及时用药防治。

防治药剂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或2%宁南霉素水剂、或25%吗啉胍·锌可溶性粉剂、或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