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施好穗、粒肥是水稻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保证。据试验证明:水稻巧施穗、粒肥,可增产20-25%。水稻施穗肥,是指在抽穗前的幼穗分化期,适时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性氮肥,有助于巩固前期有效分蘖,减少和防止颖花退化,促使稻穗良好发育。由于各地稻田的地力、栽培品种和气象条件不同,水稻的长势不同,追施穗肥的时间和方法也不同。
一般追肥时间以枝梗分化至颖花分化期为宜,大约在抽穗前16-18天,或水稻叶龄指数达到90%,水稻剑叶刚露尖,幼穗长到1-2毫米时进行。每亩追肥量是:如用硝酸铵需4-5公斤,如用硫酸铵需6公斤,如用碳酸氢铵需7.5-8公斤,如用磷酸二铵需4-5公斤。追肥前,灌水3-5厘米深,堵好上下水口,均匀撒施;4-5天后再转为正常管理。遇阴雨连绵天,生长过旺的稻田可不追穗肥。
粒肥是延缓水稻抽穗后叶面积下降,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与根系活力,促进水稻灌浆成熟,籽粒充实饱满不可缺少的肥料。施肥时期,一定要在安全抽穗期以前出穗的水稻,才能施粒肥。一般在水稻抽齐穗后施粒肥,最晚不超过8月30日。施用适当,可使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施用不当,不起作用或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巧施粒肥,要做到"三看",即看天、看田、看苗。看天就是掌握天时;干旱巧施,阴雨少施。看田就是掌握不同田块的土壤肥力,瘦田多施,肥田少施。看苗要根据苗情,剑叶和第二片叶短,第三片中最长,而且叶片全部直,长势瘦弱,长势旺盛、抽穗后轻度落黄的少施或不施。
粒肥一般施用硫酸铵,尿素等化肥,每亩施3-5公斤。施用时,田中要灌浅水,施肥后不灌水,让其自然落干。如没有尿素也可追施硝酸铵。除做田面追肥外,也可采取根外叶面追肥。一是叶面喷施尿素液,浓度1%,每公顷追施5公斤。二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液,浓度0.5%,每公顷喷施2.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