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春播制种田间缺苗的原因与预防

2019-06-26 23:46

一、田间缺苗的原因(一)种子自身原因:1.种子发芽率低。有的种子公司通过自检明知个别品种发芽率不合格,但为了盈利,仍把不合格种子按合格种子出售给销售商,并出具不真实的检验结果报告单。农民购买后仍按照标准的播种量进行播种,从而造成田间缺苗。

2.种子发芽率合格,但发芽势低。由于种子发芽势低,田间出苗缓慢,这时若遇不良的出苗环境如低温多雨、干旱、大风等,就会导致不能正常出苗,从而造成田间缺苗现象。

3.芽子软,拱土能力弱。有的品种具有芽子软的特性;有的品种籽粒小,供种子萌发的养分相对较少,从而造成这些品种发芽时拱土能力弱。若播种过深或土质不好,土壤板结,就会出现出苗不整齐或畸形苗,导致田间缺苗。

牗二)环境因素对田间出苗的影响:

1.播种过早。有些农户违背科学种田规律,过早播种,结果由于气温、地温均较低,影响了种子的正常吸水膨胀,导致出苗不齐或畸形苗,从而造成田间缺苗。

2.气候和土壤的影响。玉米适宜在中性土壤上生长,如在质地粘重的土壤上种植,由于土壤组织结构紧密,通气不良,遇春季低温多雨,就会使种子所处的环境湿度大,温度低,呼吸受阻,生理生化活动缓慢,影响正常发芽出苗。另外,由于发芽缓慢,种子在土壤中持续时间过长,容易遭受土壤病虫的危害或容易“粉籽”。沙质土虽然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但失水快,保墒能力差,若遇春季风大、干旱,就会使种子不能吸水膨胀发芽;低温涝洼地上土壤空气稀少,种子由于呼吸代谢不良也会丧失发芽能力,导致田间缺苗。

3.播种质量差。实地调查发现,机播的种子田间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均较人工撒播的高,说明机播播深一致,覆土深度适宜,种芽出土时可以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出苗和出全苗。而人工撒播的种子深浅不一,播得浅的种子由于覆土较薄,容易失墒而“芽干”;播种较深的又会使种芽出土时能量消耗大而无力拱土出苗,尤其是芽子软拱土能力弱的品种,播深对出苗影响更大。

4.地下害虫的危害。金龟子、蛴螬、蝼蛄是田间出苗的大敌,三大害虫会直接咬食未包衣的种子,致使被咬食的种子失去发芽能力,从而造成田间缺苗。

二、防治对策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保证田间全苗的关键。在种子生产上,不论是种子的生产者、销售者还是使用者,往往都对种子的发芽率重视较高而普遍忽视种子的发芽势。实际上,种子的发芽势对苗全、苗齐、苗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发芽势的种子早播时不仅比低发芽势的种子出苗快,成苗率高,而且产量也高。所以,在提供种子的发芽率时,还应提供相应的发芽势,以便选用高发芽势的种子播种,这是早苗、齐苗和壮苗的有力保证。若遇种子紧缺年份,种子发芽率虽不合格但又必须使用时,应报县级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备案后方可出售,并应告知购种户加大播量,以避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此外,一定要购买经过审牗认牘定的品种,不买小商贩的种子。买种子时,要保留发票,要信誉卡、产品说明书,了解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以避免引起后患。

2.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要进行精细整地。通过深耕、耙耢等措施达到土壤疏松,地平土碎,上虚下实,防旱保墒。另外,播种时还要做到撒籽均匀,覆土深浅一致,播后适度镇压。这两个因素是保证全苗的前提条件。

3.根据土壤类型制定播种方法。由于粘性土湿度大,温度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沙质土保墒性差,所以种植玉米杂交种最好选用质地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如不能选择土壤,则由于粘性土发老苗不发小苗宜适当浅播,沙质土发小苗不发老苗要适当深播。

4.适时播种。播种过早不利于种子发芽出土,播种过晚对玉米杂交种的成熟度又有一定影响。适宜的播种期应当是:当土壤5~10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方可播种。另外,发芽势高的种子对低温、冷害等逆环境的影响抵抗力强,可以适当早播,发芽势低的种子对逆环境的影响抵抗力弱,应适当晚播;覆膜的地块墒情好,地温高,可适当早播,不覆膜的地块应适当晚播。

5.选用包衣种子。通过实地调查,凡是早播的种子,在遇到低温、冷害的逆环境时,未包衣种子在土壤中由于发芽时间长,多数出现了“粉籽”现象,而包衣种子却完好无损。说明种衣剂为种子创造了一个无菌的环境,阻止了土壤微生物对种子的侵染,有效地保护了种子。另外,由于种衣剂的连年使用,地下害虫指数也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从而减少了地下害虫对种子的危害,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

6.适当加大播种量。早干、涝洼和病虫害易发生的地块,必然影响出苗数。通过适当加大播种量,可增加出苗数,争取苗全。

7.采取补救措施。如发现缺苗,要及早采取补苗和保苗措施。对八成苗以下的地块,要及早采取补苗措施,利用浸种催芽或移苗补栽的办法补苗。对八成苗以上的地块,间苗时注意在缺苗的周围留双苗或密苗,这样做一般可增加一成苗左右。在追肥时,对双苗或密苗要适当加大追肥量,以达到少减产或不减产,保丰收的目的。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