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2019-06-29 09:25

该技术是通过选用节水抗旱品种、适当晚播、增加基本苗、足墒播种、增施磷肥、重施底肥等技术的应用,以底墒水调整土壤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产栽培技术。适用于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主要包括河南中北部、山东与河北大部,山西、陕西和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等水资源相对缺乏的麦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灌水条件,小麦高产才有保障。但由于人类活动的负效应及全球性干旱已成定势,我市水资源更为贫乏,而且日趋干旱,大部分麦田依靠超采地下水支撑现状,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小麦生产不高产不行、不节水不行,节水与高产的统一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为此要通过改变栽培技术找出一条小麦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最佳途径。

1、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模式与效益分析

针对水资源不足和作物高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进行了试验:适当推迟春一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1—2次,通过节约用水,降低消耗,达到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成功的实现了节水、高产、高资源效益的三者统一,具有明显的缓解水资源不足的作用。

去年我市安排节水小麦示范田5万亩。根据我市的地力基础和产量水平,节水小麦安排在地力水平较好的地块,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统计,节水示范区小麦平均亩穗数45.5万,穗粒数31.6个,千粒重34.5克,平均亩产421.6公斤,比对照亩减产6.1公斤,平均亩节水45方,亩纯增效益6.7元(电费14元+用工2元-亩增种子费3.2元-亩减产值6.1元)。

二、小麦节水灌溉的理论基础

1、小麦节水灌溉的生理基础

从小麦耗水规律来分析,决定了小麦节水灌溉的可行性。小麦不同生育时期耗水量不同,一般趋势是:苗期少,拔节期以后逐渐增多,到孕穗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至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达到最高峰,灌浆以后又逐渐减少。小麦全生育期共耗水500毫米左右,折亩耗水330立方米。播种至越冬日耗水约1.5—2毫米,其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14%;越冬至拔节日耗水量仅0.3毫米,其中越冬期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的5%,是需水的低谷。返青至拔节期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12%。即:播种至拔节期近5个半月的时间内,耗水量仅占总耗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拔节至开花成熟,这个时期由于气温的增高及叶面积的扩大,小麦需水量剧增,日耗水量6—7毫米,其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65%以上,其中,拔节至抽穗约占31%,抽穗至开花约占4%,开花至成熟约占33%。因此,只要抓好出苗至越冬和拔节至成熟两个需水高峰期,而越冬至拔节的需水低谷期采取节水技术措施是完全可行的。

2、小麦节水灌溉的生态基础

分析小麦耗水的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土壤蓄水,二是自然降水,三是人工补水。小麦全生育期大约耗水330立方米,其中播种前土壤蓄水可以补充20立方米左右,全生育期自然降水大约补供35立方米左右,既还需人工补供280立方米左右,根据我市常年高产麦区自然降水情况分析,小麦播种至越冬前常年耗水在53立方米,差值为29立方米,冬前只要保浇一水,就能满足小麦越冬期的需水。

3、小麦春季最佳浇水次数及优化浇水时间

根据上述小麦需水规律和我市的基本情况,我们制定了前足、中控、后保|灌溉原则,前足即底墒足,中控即越冬至起身期要控,因苗制宜推迟春一水时间,减少春季浇水次数,后保即保证小麦生长后期的水分供给。近几年,我们把春一水推迟到3月底4月初,小麦春季共浇3水,第一水在3月底4月初实施,第二水在4月下旬实施,第三水在5月中旬前期实施。即:第一水在起身末拔节初实施,第二水在拔节中后期实施,第三水在抽穗扬花期实施。或者是拔节水、孕穗水、灌浆水3水,这样就可以节约1—2水。

4、小麦节水灌溉的配套技术

1、选用节水、高产良种

选用早熟、耐旱、抗旱性强的优良品种是推广节水灌溉的关键措施,近几年我市主要选用具有抗病、高产优势的节水良种4185、8901。

2、施足底肥

底肥足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在提倡秸秆全部还田的基础上,亩施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氧化钾9公斤。

3、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小麦节水灌溉的关键时期是春季,而冬季是基础。所以,冬前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壮苗,首先是浇足底墒水,精细整地,深翻细耙,防止玉米秸秆还田地块透风漏气,保证足墒下种,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播深一致,下种均匀,保证苗齐、苗壮。

4、增加基本苗

与常规灌溉比,节水小麦应适当增加基本苗,以补偿拔节前上层水分亏缺对穗数的不利影响。适期播种的小麦基本苗保证在18万左右,每晚播一天增苗一万。

5、增施氮肥

有资料表明:小麦一生灌水191方、施氮量15公斤,和灌水161方、施氮量24公斤,获得的小麦产量基本相同(500公斤),可节水30方。即:施肥对水有替代效应,低灌水量配合高施肥量可以获得相应产量。所以建议在不用和少用硝态氮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施氮量,减少灌水量,获得相应产量。

6、适当推迟春一水,及时锄划

早春锄划是促苗早发、促根早发的关键措施。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推迟春一水,一般年份春一水在拔节初进行,浇水量50方左右,结合浇水亩追碳铵50—75公斤,或尿素24—36公斤,即满足了小麦生长需要,又控制了无效分蘖,促进两极分化,减少养分消耗。

7、适时浇好孕穗水和扬花灌浆水

针对春季干旱、多风、蒸腾量大的特点,大部分麦田易出现干旱,且孕穗期为水分的临界期,因此应在4月下旬浇孕穗水并结合浇水补追尿素5公斤。扬花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形成时期,对水分要求迫切,水分不足导致籽粒退化,降低穗粒数。因此,要及时浇好扬花、灌浆水,但浇水量不宜过大。近两年我市有1/3的麦田全生育期平均浇3—4水,比传统灌溉少浇1—2水,平均亩节水45方,节支6—7元,在底足、中控、后保原则下保证了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基本实现了小麦节水、高产的目的。

8、搞好后期一喷综防

五月中下旬,节水麦田全部采用杀虫、杀菌、叶肥进行一喷综防,效果很好,既除治了病虫害,又延长了绿叶功能,提高了小麦千粒重,保证了小麦丰收。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