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建水县临安镇蔬菜生产中由于农户长期大量施用化学合成肥料,过量施用氮肥,有机肥施用偏少或不施用,造成土壤缓冲性差、易酸化;蔬菜复种指数高,一般可达4~6茬,同一块地经常多年种植同一作物或吸收营养相近的作物,导致土壤中作物所偏好的营养元素缺乏或失衡;易出现蔬菜死苗、生长点坏死、僵苗,老苗,烂根等现象。同时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逐年积累,使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疫病逐年加重。植株微量元素缺乏,作物产量明显下降,品质低劣。化肥、农药的使用经济能效比逐年下降,种植成本逐年上升。
在蔬菜种植中长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导向:一种以追求目前土地的最大生产价值,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为核心,在生产中显现的弊端越来越大;另一种则是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平衡生产中的制约因素,来尽可能满足经济上的长期利益;但实际操作中非常的空泛,不容易把握;本人认为应以立足于农户单一家庭生产及其接受事物的层次,按照其在生产中习惯选择的种植模式、具体操作方式及茬口安排所衍生出的生产方式,进行引导渐次改变其种植上的误区。优化蔬菜种植生产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定位导向。
一、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求特性定位。不同蔬菜的根系分布范围、深浅、吸收的养分不相同,其中:白菜、菠菜、青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需要氮肥比较多;瓜类、番茄、辣椒等果菜类蔬菜,需要磷肥比较多;马铃薯、山药等根茎类蔬菜需要钾肥比较多。可根据这些蔬菜作物的养分吸收特点,合理安排连作,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将深根性的茄、豆类蔬菜同浅根性的白菜、葱蒜类蔬菜进行轮作,充分利用土壤中不同深度的肥料。同时可把湿度对生长影响大的叶菜类蔬菜安排在雨季,不耐涝的辣椒、根菜类安排在旱季。
二、根据提高蔬菜品质的需要定位。反复种植同类蔬菜作物,易引起土壤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土传病害病原菌增多,蔬菜残留物使相同病虫害大量积聚、频发。其中:白菜、甘兰、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易感软腐病和霜霉病,瓜类蔬菜易感炭疽病、枯萎病、霜霉病;开春时注意防范蚜虫。茬口安排不当易导致蔬菜品质下降。合理轮作安排,能规避病虫害的大暴发。
三、根据优化蔬菜生产成本的需要定位。过量的化肥、农药使用,不仅增加大生产投入,恶化了种植环境,使土壤酸化板结,病虫害抗性加强,还反作用于蔬菜生产,进一步加大成本投入,形成恶性循环,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加,危及食用者身体健康。
四、根据易操作性的生产安排定位。在生产中根据种植地的气候、季节、病虫害暴发规律、土质、土壤易发病状况、蔬菜的多年种植茬口来平衡确定种植品种及模式。比如:白菜、芹菜、花菜、葱、蒜等在没有严重发病的地块可以连作几茬;在严重发病的地块,清除带菌残留物,适当安排休耕,深翻晒地,每亩翻压2吨以上腐熟有机肥,培肥地力,改善频繁种植所导致土壤恶化现象。
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定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正确掌握用药量,不得随意增加使用浓度和次数,交替使用多种农药;提高防治病虫害效果,降低病虫害的抗性;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天数,一般上市前7天不施任何农药,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
优化蔬菜生产种植,只有采取贴近农户的实用科技示范,才能逐步引导农户,摒弃纯化肥种植,向绿色有机蔬菜渐次过度,在追求效益与可持续生产之间走适合自身特色可操作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