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的防治策略是,番茄病毒病的防治

2019-07-03 05:20

近日,民勤的农民朋友反映:日光温室里10月份定植的番茄,现在大约有15%至20%的植株矮小、顶部叶片细长、扭曲、不展,呈花苞状,有的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斑块。询问这是药害还是病毒病,如何进行防治?现就这一问题简要回复如下:根据这位朋友反映的情况,这是番茄的病毒病,而不是药害。农药对番茄植株引起的伤害主要是植株上部的叶片,这种伤害的表现形式多是灼伤,即叶片上有药害斑。这种灼伤在地里不是这一坨、那一块的出现,而是普遍发生,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下面说一下番茄的病毒病:

症状表现番茄病毒病的田间症状类型较多,但主要有以下4种:

花叶型感病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块,表现有明显的花叶,同时新叶变小,变窄,扭曲、畸形。

蕨叶型病株上部叶片变细、变小呈线状,犹如蕨菜的叶片,或似鸡爪子状;中、下部叶片卷曲成筒状,叶片扭曲。

条斑坏死型病株的叶片、茎蔓,尤其是果实上呈现有深褐色的坏死条斑或斑块,病果畸形,果肉变褐、腐烂。

卷叶型新生幼嫩叶片发黄、皱缩,叶片卷曲,植株矮缩或丛生。根据笔者在我省田间的实际察看,上述几种症状类型都有发生,而且所有病株都表现明显的矮化,有的在病果上也能隐约看出黑色的条斑。

传播途径引起番茄病毒病的毒源较多,但主要是番茄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主要引起花叶型症状;黄瓜花叶病毒主要引起蕨叶型症状;番茄花叶病毒与马铃薯X病毒或番茄斑萎病毒复合侵染时,则出现条斑型症状;而烟草卷叶病毒则引起卷叶型症状。一般情况下,冬、春季发生的番茄病毒病主要由番茄花叶病毒引起,夏、秋季节发病主要以黄瓜花叶病毒致病为主。番茄花叶病毒主要通过种子、田间土壤中的病残体、汁液接触或农事操作过程中的传带进行传播扩散,蚜虫不传播该病毒。黄瓜花叶病毒主要通过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播扩散,种子和土壤不带毒。马铃薯X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番茄斑萎病毒除汁液接触传染外,还可通过种子传毒。烟草卷叶病毒主要是以粉虱为传播介体。

发病条件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天气和季节,由于有利于病毒的增殖和传毒蚜虫的繁殖、活动,而番茄的抗病性下降,番茄病毒病发生重。露地栽培的番茄,由于处于开放式的生态环境,毒源丰富,传毒媒介昆虫不易控制,因而比保护地番茄发病重。此外,蚜虫和粉虱发生严重的地块发病重;氮肥施用过量,植株生长柔嫩,或管理粗放的田块,番茄病毒病发生重。

防治办法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的番茄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有所差异,可选用如苏抗3号、5号;佳粉15号、16号;西粉3号、毛粉808等抗(耐)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健身栽培,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如合理肥水管理,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等。

防控好蚜虫、粉虱等传毒媒介保护地栽培要在棚室的通风口处覆盖尼龙纱网防虫,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虫。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保护地栽培,都要做好蚜虫和粉虱的防治工作,可选用阿维菌素、吡虫啉、啶虫脒、或菊酯类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病毒病番茄病毒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剂200倍液,或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3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倍液等抗病毒类药剂进行喷雾。每7~10天1次,连喷2~3次,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