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期的蔬菜病虫害进行调查,发现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在京郊普遍发生,部分番茄园区已经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棚室病株率达90%以上。针对菜农普遍缺乏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识别和防治经验,近日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蔬菜作物科要求基层农技人员指导菜农及时使用农药防治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又称番茄灰叶斑病、番茄灰斑病和褐斑病)。
一、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柄、茎秆、果柄和花萼。受害初期叶面产生暗色圆形或不正圆形小斑,后受叶脉限制向四周扩展,呈现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部褪绿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中部微凹陷,后期易破裂穿孔乃至全叶干枯、脱落。叶柄、茎秆、果柄和花萼受害初期产生暗色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微扩展,边缘颜色变深,中部变为灰白色或白色,直径多为2~4毫米。
二、发病规律
据中国农药网了解,病原菌为茄匍柄霉,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者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反溅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侵入。温暖潮湿、连阴降雨和长时间结露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地势低洼、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土壤肥力不足和植株长势偏弱时发生偏重,相同条件下老叶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如金果258、加西亚、FA-1415等大红果品种和斯洞双田、L402等粉红品种。
2.种子处理。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须用温汤浸种处理灭菌。将种子放入50~55℃的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当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4~6小时,并用干净的湿布揉搓后用10%磷酸钠浸泡20分钟,然后用清水将药液冲净进行催芽。
3.培育无病虫苗。用无病土育苗(比如大田土)或者穴盘育苗,移栽前喷施2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4.栽培防病。定植前增施底肥,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合;采用高畦或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曾经发生过此病的棚室在定植前进行棚室表面消毒灭菌;及时浇水和追肥,浇水后加强通风,切忌闷棚,雨后避免田间积水;及时清理老叶,采收完毕彻底清除病残植株集中进行无害处理。
5.药剂防治。连阴雨天晴后或者田间出现零星发病株时,立即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00克/升醚菌?啶酰菌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2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等喷雾,农药厂家建议以上药剂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病情严重时可缩短施药间隔为4~5天,连续防治2~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均匀喷雾到叶片正反面,用药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