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栽培是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后能增温保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土壤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光合生产率;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和减轻病虫害、土壤返盐、抑制和减轻杂草危害的原理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规格种植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地,整地必须要精细。土壤要深翻细碎,土细墒平,彻底清除前作残留物和石块。墒面做成板瓦形为宜,一方面利于地膜紧贴地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地膜采光面。开沟理墒要拉线进行,做到沟直墒匀,一般墒面宽70厘米,墒高10厘米。栽培亩株数一般要比露地栽培增加20%—40%,平均为3000—3600株,紧奏形玉米要达到4000株以上,最少收获株数不能低于3000株
二、精选种子,施足底肥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大改善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是玉米增产的外部因素。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增产的内部因素是品种和种子质量。因此选好优良品种是地膜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杂交种比地方种有明显增产优势;晚熟、中熟的杂交种的增幅度又比早熟种大。所以选种一般以发芽率高适宜性强的晚熟品种为宜。
田间覆盖地膜后,地温升高,水分充足,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分解快,加之全生育期覆膜给中后期追肥带来困难,因此播种必须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三要素齐全。一般亩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千克,磷肥25—30千克,尿素10千克。农家肥以分层施用为好,60%施于塘底,40%盖塘,化肥量最好施于塘底。
三、适时播种,保证质量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栽培早播7—15天。当耕层5—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在8—10℃时就可播种。高寒山区的水浇地或夜潮地,可在春分至清明节令采用三潮(种子潮、肥料潮、土壤潮)播种。中海拔地区有水浇条件的,小春作物收后及时三潮播种,没有水浇的旱地,要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等雨水透地后抢墒播种,以防止过早播种接不上雨水而造成的缺苗或苗弱。播种的每塘种子的数量要均匀,籽粒分散于塘底,不能积堆,更不能播在塘壁。盖土厚度关系到玉米出苗的质量,盖土过厚,苗难出土,盖薄了,胚芽易被灼伤,失去发芽力,造成缺塘。一般盖土厚度以3—4厘米为宜。
四、选好地膜,及时盖膜
以降低成本,高效适用的原则采用横纵拉力强,透明度好不易老化,幅宽90—95厘米,厚度0.005—0.008毫米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无色透明膜。覆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先覆膜后播种,主要是为了提高地温,冷凉山区比较适用,干旱地区抢墒、添墒覆膜,适期播种。播种时用扎眼器扎眼播种,播后注意封严播种口;另一种是先播种后覆膜,采用这种方式要连续作业,做床、播种、打药和覆膜一次完成,可抓紧农时,利于保墒。
五、加强田间管理
设专人看管检查,防止牲畜践踏,风大揭膜和杂草破膜,发现破膜及时覆土封闭,膜内长草要压土。先覆后种的,在功苗2—3叶时,要进行人工破孔引苗,定苗后及时封堵膜孔。破膜应选择在早上,晚上或阴天进行。缺苗时,结合定苗,采用坐水移栽,或在雨天移栽。齐苗后,对床沟进行早中耕、深中耕,提高地温、促苗生长。注意旱灌涝排。大喇叭口期扎眼追肥,亩用尿素25千克。要因地、因种、因长势确定合理施肥量,防止早衰和贪青。每亩用2千克2.5%敌百虫或敌敌畏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粘虫,在心叶末期及吐丝期,可用粉锈灵叶面、根部喷药。或用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可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生育中后期,覆膜3个月后,视雨水多少,温度高低,确定是否揭膜,促进后期生长发育。
六、适时收获,清除残膜
地膜玉米比露地玉米一般提早10—16天成熟,容易遭受老鼠集中危害,另外玉米成熟时雨季尚未结束,不及时收割,籽粒会发霉。因而地膜玉米地成熟时应适时收割,黄一块收一块。地膜是一种高分子树脂,又软又韧,在土壤中不易分解腐烂,年年盖膜,残膜将积累在土壤中,不仅给耕、耙、锄带来不便,而且地膜在土壤中形成大小不等的隔离层,破坏了土壤毛细管系统,减弱了土壤的通透性,阻止水分上下运行,既不利抗旱排涝,又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同时残膜被耕牛误食后还会造成中毒,因此,收割后要及时清除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