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9-08-13 16:57

枣阳市地处鄂北岗地,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县市之一。耕作制度以稻-麦两熟制为主,全市现有耕地153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20万亩,其中水田小麦种植面积60万亩.近三年小麦平均单产408公斤,其中水田小麦单产平均330公斤,今年全市小麦平均单产433公斤,水田小麦单产350公斤。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深入,小麦产量在不断的提高,但在小麦生产中特别是水田小麦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一、水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多、乱,病害重。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部分商户盲目引进未经审(认)定的品种,部分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较差,病害重,同时农户购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2、耕作管理粗放。一是近几年受前茬生长后低温阴雨影响,前茬收获推迟,田间湿度大,土质粘重,适耕期短,整地质量差,出苗不齐;二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一次性旋耕播种面积大,播种深浅不一,丛籽、露籽、深籽现象多,同时土壤不沉实,跑风漏肥,不利于麦苗健壮生长。三是大田管理不及时,措施不到位。

3、播种群体大,成穗率低。由于水田土质粘重,整地质量差,农户大种量播种,麦苗群体大,个体不壮,田间荫蔽,病害重,造成成穗率低,穗少、穗小、粒少、千粒重低。

4、施肥结构不尽合理。虽然近几年在施肥水平上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传统的“一炮轰”的施肥习惯没有改变,前期苗小,需肥量少,肥料随雨雪流失和挥发,肥料利用率低,后期缺肥,造成早衰。

5、厢沟质量差,渍害重。水田土质本身粘重,耕作层浅,由于劳力缺乏,机械开沟难以实施,开沟不彻底,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肥水困难,植株不壮,容易早衰和滋生病害。

二、对策

1、选用优良品种,实施药剂拌种。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参照省市主导品种定向,选择适宜品种,品种主要以郑麦9033、鄂麦23为主,播种时实施药剂拌种,降低病源基数,延迟发病时间,减轻病虫危害。

2、适时适量播种。郑麦9023最佳播期为10月20—30日,鄂麦23、襄麦25最佳播期为10月18—30日。具体时间依据土壤墒情可灵活掌握,保证一播全苗。

播种量可根据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种子发芽率、田间出苗率、播期等因素确定,在最佳播期内,一般亩播种量控制在12.5公斤以内。播种偏早或偏迟时,适当减少或增加播量,遇土壤墒情欠佳或整地质量不高时,应适当增加播量。出苗后及时查苗,基本苗过多或过少,应及时疏苗或补苗。

3、提高整地质量,提升沟厢标准。在前茬水稻收获前及时开好边沟滤水爽土。秋播时及时耕整耙碎,播后压耙保墒,确保田平土碎,土壤沉实,不露籽。播后及时开沟,做到三沟配套,降低田间地下水位,增强土壤通透性,冬闲及开春后及时清理沟厢,确保排水畅通,减轻渍害和病害,促使植株健壮生长。

4、改善施肥结构。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传统的“一炮轰”施肥习惯,实施氮肥后移,加强腊肥、拔节肥、穗肥的施用,促进低位大蘖成大穗,力争中等蘖成穗,提高成穗率,防后期早衰。

5、综合病虫草害防治。充分利用年前苗小草小特点,结合化学调控,进行化学除草,避免草苗争肥、争光、争空间,促使麦苗健壮生长和分蘖,年后根据病虫情报及时进行病虫综合防控,最大限度减少病虫危害,延长上部功能叶生长,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营养物质转化,增粒增重,提升产量和品质。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