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与防治

2019-08-18 19:54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市一般年份发病率为2%—8%,严重时高达30%—50%。该病于前些年虽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由于玉米长期连作、春季连续多年低温干旱及不抗病品种的引进推广,此病危害又有加重趋势。

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属芽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病原菌由玉米幼芽侵入后渐达幼苗生长点,随植株生长扩展到全株,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果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不能结实。病穗分两种类型:①黑穗型:受害果穗较短,基部粗顶端尖,不吐花丝,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包,其内混有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②畸形变态型:雄穗花器变形,不形成雄蕊,颖片呈多叶状;雌穗颖片也可过度生长成管状长刺,呈“刺猬头”状,整个果穗呈畸形。田间病株多为雌、雄同时受害。

2.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病穗、土壤、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为翌年侵染源。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5年甚至更长时间。此病发生适温为20—25℃,适宜含水量为18%--20%,土壤冷凉、干燥,有利于病菌侵染。播种时覆土过厚、保墒不好的地块,发病率显著高于覆土浅和保墒好的地块。玉米品种抗病性和栽培技术措施也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3.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通过适当推迟播期或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减少病菌侵染机会,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③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苗期剔除病苗、怪苗、可疑苗,早期拔除病株;穗期发现病株要在散苞前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④轮作倒茬。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实行大豆、玉米、薯类等作物轮作,减少发病几率。

(2)化学防治:①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黑穗病的最简便易行、省工高效的方法。可选用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立克秀)、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速保利)等农药拌种。具体方法:10千克玉米种子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30克或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病害严重地区可适当增加药量。在拌种时拌药一定要均匀,确保防治效果。②土壤处理。可用50%甲基硫菌灵(甲托)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药土盖种,每50千克细土拌药粉50克,播种时每穴用药土100克左右盖在种子上。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