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北虫草栽培技术探讨

2020-05-08 15:45

北虫草,属子囊菌类的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富含虫草素、虫草酸、D-甘露醇、虫草多糖、SOD酶等。其中,虫草素含量高于野生虫草。现代医药研究从药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验证了虫草的重要的医疗保健功能,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抗肿瘤以及提供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对人体可起到滋肺补肾、止血化痰、平喘、扩张气管、镇静、降血压等作用。在中医药剂中把虫草作为一味重要药剂广泛应用外,又发明了许多以虫草为原料的保健品,虫草菌供不应求。近年来野生资源日渐匮乏,而人工栽培的虫草以良好的医疗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

1北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1.1营养

①碳源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础,北虫草可利用的主要碳源物质是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等,但以葡萄糖、蔗糖等小分子糖类的利用效果为佳。

②氮元素是北虫草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必要元素,北虫草能利用的氮类物质尤其是有机态氮的种类较多,如蛋白胨、氨基酸、豆饼粉、玉米浆、酵母膏等有机态氮的利用效果为好。

③北虫草菌丝及其子座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即是矿质元素,因此,生产中应予酌量添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铁和适量的生长素有效刺激和促进北虫草菌丝的生长,并大大提高其生物量,生产上多以添加维生素类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发育。

④合理的基质碳氮比(CN)是人工栽培北虫草的必需条件,碳氮比值失调,将导致或者菌丝生长缓慢、或者污染严重、或者气生菌丝过旺,难以发生子座,即便有子座分化,其产品数量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产中一般以调CN在3-4∶1之间为宜。

1.2温度

北虫草菌丝生长温度为6-30°C,最适温度为18-23℃;原基分化温度在10-25°C之间,生产中为刺激原基的适时形成,可适当调控温差在24h内5-10°C的范围;子座生长温度为10-25°C,最适20-23°C;孢子弹射温度为28-32°C,最高应控制在34°C以下;若非育种或分离以及特殊需要,单纯栽培、以获得子实体为目的时,不要达到或超过28°C。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温度的调节。

1.3水分

水分是生命的重要基础,北虫草也不例外;作为菌丝及子座在生命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溶剂,虫草所需水分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培养料中,因此,调配基质含水率于适当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虫草的生长发育状况。实际生产中,基质含水量宜调至60%-65%,菌丝培养阶段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形成原基后应调至80%-90%。

1.4氧气

北虫草与其它食用菌相仿,生长发育过程同样是一个吸氧排碳的代谢过程,尤其原基分化后需氧量更多,故需保持相对较清新的空气,以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

1.5光照

北虫草生长的前期即菌丝发育阶段,光线尤其是强光对菌丝有较大的抑制和损伤作用,应保持完全黑暗状态,全部发满菌后,需约200Lx光照刺激转色,该阶段如光照均匀、每天时间达到10h以上,可使菌丝转色好、色泽深,为后期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打下基础,该特性与野生北虫草在浓密树阴下不发生子座的情况一致。出现原基后,可适当缩短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至

300Lx,并力求光照均匀,以使子实体正常发育生长。

1.6pH值

北虫草适应酸性环境,菌丝的生长阶段适应pH5-7的基质,最适5.2-6.8之间,人工栽培生产时,基质pH可调到7-7.5,经高压灭菌后,pH值自然下降,加之后期菌丝的自然(产生有机酸)调节,即可使基质pH降至6左右。

2菌种制作

(1)获取种源适应性强、出草率高的种源,是北虫草栽培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

(2)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膏2g、天门冬酰胺1、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6g、生长素5、VB1、VB6各2片、琼脂15-20g,水1000ml,pH值6.5-7.0。

(3)消毒灭菌:分装在试管中,高度为试管高度的1/8-1/5,加棉塞,包扎,放在高压锅内灭菌,指针指到0.05MPA时排放冷空气,再升压到0.11MpA维持30min

自然降温到60℃左右出锅,摆成斜面。

(4)接种培养:首先用75%酒精或3%来苏儿擦手及菌种瓶外消毒,然后在接种箱内(超净工作台上)的酒精灯火焰上方取少许菌种块接于培养基斜面中,每支可转接25-35瓶,

(5)培养:接完后放在温度为18-23℃的温箱中培养,一般10d即可长满,即为一级母种或二级母种;可用于栽培生产,不得再行继续转扩,若转接次数多就会导致出草稀少、稀疏、性状不稳定、影响产量和质量。利用液体菌种接种后发菌快、是栽培虫草的首选菌种。

3栽培基质

(1)要求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小麦作为北虫草生产的栽培原料,不但产量理想,且虫草的颜色较好。

(2)培养器具:采用罐头瓶或塑料盒栽培。

4培养料接种

4.1

培养基配方小麦1kg,葡萄糖10g、蛋白胨10g、酵母膏2g、天门冬酰胺1.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0.6g、生长素5、VB1、VB6各2片、水1∶1.5-1.7kg。

4.2配制方法

大米或小麦按每瓶50g或100g分装,将水倒入干净盆内加入微量元素,搅至完全溶解即成营养液。按料水比(即大米或小麦与营养液的用量比)称取营养液倒入装好大米的瓶内。分装完后用塑料膜封口。

4.3灭菌

灭菌锅内加适量水,把培养料袋放入灭菌锅,升温至100℃,保持1h。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用优质气雾消毒剂或常规方法密闭消毒30min,即可接种。

4.4接种

接种工具、菌种外壁、操作人员双手等,用75%酒精擦拭或浸沾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1)固体母种接种:拔去试管塞后用消毒的接种钩挖取豆粒大小的菌种2-3块,接入培养基面上,盖好瓶口即可。

(2)用固体原种接种:先将菌种捣成指头或豆粒大小块状,每袋接入5-10g菌种,均匀分布在料面上。如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接种量,以利菌丝较快生长。接种完后盖好瓶口即可,移入培养室内培养。

(3)液体菌种接种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封口,用接种枪将液体种喷匀在培养料上即可。接种量视容器大小而定,接种量大,发菌快,但成本高。

5培养管理

北虫草属中温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初期发菌阶段温度应低一些,以减少杂菌污染,子座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一般最初将温度保持15-20℃遮光培养。当菌丝生长至培养基1/2-2/3时,可将温度升至22℃,20d菌丝可发满(液体菌种1周左右)。几天后,当培养基上部出现菌丝突起时,给予10-15℃的温差刺激,并增加光照刺激转色。7-10d转完色后给予适当的透气,为子座生长提供氧气。当子座长至1cm,及时对栽培袋通气;瓶或塑料盆栽培的可在封口薄膜上打小孔通气。温度保持18-22℃,空气相对湿度80%-90%。

6采收

子座长至10cm左右呈橘红色或橘黄色棒状,草尖发黑不再生长时即成熟。采收时,从培养基四周开始用小刀或剪刀连其基部一起挖出,注意不要弄断子座,放入洁净器具内及时烘干或晾干,勿暴晒以免褪色。干燥后存放在密闭塑料袋内或出售。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