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锈病的发病条件、规律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2020-11-15 13:47

问:菊花白锈病的发病条件、规律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菊花不仅可以观赏,而且可以做化妆品,香料等,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菊花白锈病的发病条件、规律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菊花白锈病是菊花生产的大病害,病原菌为掘柄锈菌,属于冬孢菌纲锈菌目。菊花白锈病具有发展速度怏、传播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菊花一旦染病几乎完全失去观赏作用和商品价值,将会造成严重损失。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菊花白锈病的发病条件、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菊花白锈病发病条件

病原菌喜冷凉而不耐高温,夏孢子发芽温度为l3~22℃,侵染适宜温度为l6~27℃,达到35℃以上时则不易侵染。相对湿度大于70%时适宜孢子萌发,相对湿度在30%以下时则不利于孢子侵染。病菌在植株底部可以存活30天左右。温暖和相对湿度大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菊花白锈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在光照弱、连阴雨、湿度大、通风不良、日暖夜寒的情况下发病更重。

2、菊花白锈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通常潜伏在植株新芽中越冬,在翌年产生夏孢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叶片正面气孔侵入,穿过叶片细胞,在叶片背面长出病斑。随着病斑不断扩展而形成孢子堆进行再次侵染。带菌土壤、病残体、器具、温室墙壁在干燥的条件下,病菌孢子可以存活2-3个月。在温室内,菊花病苗作为中心株,随着风力和灌水等人为操作的影响,病原菌可以向四周传播蔓延,必将造成更大的危害。

3、菊花白锈病防治方法

务必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在药剂防治当中一定要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3.1、在发病前应该周到、细致地喷洒1次12.5%晴菌唑800倍液或43%好力克200倍液。

3.2、在发病后(通常应在4月初至7月中旬)首先要及时、彻底地拔除病株,立即运到远处烧毁或深埋于地下,以减免病原菌扩散。其次是每周要交替喷洒1次无公害的10%保丽安5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1500倍液,其防治效果高达97.6%和99.2%,远远好于其他药剂。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