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季小麦发黄的原因?小麦发黄怎么办?
近年来,小麦叶片发黄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现将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小麦叶片发黄原因
1.管理不善或遇不良外界环境条件小麦整体播种密度过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叶片发黄。另外,小麦遇到倒春寒,也易产生冻害,小麦受冻后,表现为下部叶片发黄,同时造成小麦的抗病能力下降。
2.施肥不合理底肥不足,尤其氮肥不足时,麦苗瘦小、黄化。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也会严重阻碍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出现黄苗。麦苗缺素型发黄较为多见。
一是缺氮型发黄。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
二是缺磷型发黄。小麦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
三是缺钾型发黄。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黄斑部分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易早衰、倒伏。
四是缺钙型发黄。缺钙主要表现在新生叶片上,上部叶片明显缩小,叶脉间黄化,茎生长点叶片、叶缘枯死,叶尖常弯曲呈钩状,幼叶不能展开,叶片发黄等。
五是缺铁型发黄。缺铁主要表现在新生叶上,但顶芽并不死亡。其特点是新生叶叶肉组织出现黄化。或长期极度缺铁,上部叶片可全部变黄白色,叶尖、叶缘也会逐渐枯萎并向内扩展。
六是缺镁型发黄。小麦缺镁时中下部叶片叶缘组织逐渐失绿变黄,叶脉仍呈现绿色,叶缘向上或向下卷曲,后期叶片常枯萎。
3.药害造成小麦苗期中毒的主要是除草剂。除草剂施用要求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药害,且用于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不能在麦田使用。一旦由除草剂产生药害,其造成的小麦死苗没有有效方法解救。
二、小麦发黄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若是底肥充足,春节后已经浇过水,田间不太旱,应以中耕划锄为主,促进麦苗生长。若是底肥不足,春节后又没浇过水,田间干旱严重,应及时加强管理。浇水前撒施化肥,以碳铵、硫铵等肥为主,尿素在低温下转化慢,不宜使用。适当增施钾肥,以促进麦苗生长。麦苗常因蚜虫和锈病的危害而发黄,应加强病虫害的测报,适期对症施药防治。在防治蚜虫、红蜘蛛的同时,加入适量抗病的剂,比如粉锈宁、多菌灵、丙环唑等。对叶面发黄严重的小麦使用小麦调节剂,可具有促进小麦生根、缩短节间、增强抗病能力、防止倒伏等功效。
2.缺素补肥
一是缺氮型预防。小麦发黄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砂性田、基肥不足而分蘖肥不及时,且用肥量少,容易出现麦苗发黄。其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追施尿素5公斤/亩左右,起身或拔节期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亩。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尿素液喷肥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二是缺钾型预防。麦苗缺磷,可沟施过磷酸钙45~50公斤/亩,也可叶面喷施补肥,喷施3%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亩,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是缺钾型预防。缺钾麦田,可在小麦苗期,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5~10公斤/亩;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公斤/亩,连喷2~3次,间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四是缺钙型预防。缺钙时可叶面喷施0.3%氯化钙溶液或1%过磷酸钙浸出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显著。
五是缺铁型预防。缺铁时,可用0.2%硫酸亚铁喷洒麦苗叶面,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缓解症状。
六是缺镁型预防。出现小麦缺钾这种情况,可用0.3%硫酸镁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此外,土壤过酸易造成根系发黑,使之吸收水肥能力下降,麦苗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发黄,可施用生石灰50~750公斤/亩或草木灰50~100公斤/亩,以中和土壤酸性,恢复麦苗的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