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的防治药剂,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2020-12-05 12:06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会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影响产量和效益。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株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或以菌丝体在种皮内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还可从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并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若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条件即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菌丝蔓延于细胞间。并产出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该病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需半个月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多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田间过于郁闭、空气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早春低温多雨、连续阴雨或梅雨多雨的年份发病重。晚秋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处理完后,最好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体,晾干播种。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减少初侵染源。加强棚室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以利通风透光;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两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棚室消毒,若使用温室或大棚栽培时,栽苗前按每110立方米施用硫磺粉0.25公斤的剂量和0.50公斤的锯末混合,点燃熏闷一夜进行杀菌处理,一天后再栽苗。药剂防治,保护地栽培每亩标准大棚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隔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移栽幼苗前,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室内消毒,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采用粉尘法或烟剂熏烟,药剂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45%百菌清烟剂。喷雾要在上午进行,注意叶背着药,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7~8天喷1次,连喷3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在喷药时,菜农要注意重点的喷洒部位。叶霉病的病菌是在土壤里的病残体上存活,番茄开始发生叶霉病都是在植株的下部叶片。在一个棚内靠近南面的棚脚处的番茄最先发病,因此在发病前喷药时要重点照顾植株的下部叶片和大棚南面的植株。在发病后喷药要重点保护植株中上部的功能叶片。

需注意事项:西红柿叶霉病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很难防治,而且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其抗药性也会逐渐增强。在喷药时还会将病斑上的孢子打散,使其扩散到空气中,并随气流转移到其他叶片上进行再侵染。因此,叶霉病的防治要赶早,最关键的时期是在番茄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应该重点预防,每间隔7天喷施一次药剂。一旦下部叶片已经发现病斑,要及时喷施治疗性药剂,相同的药剂防治的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