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灰稻虱冬后田间虫量和带(传)毒率较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浙北粳稻种植区发病面积将扩大,发生程度将进一步加重,其中嘉兴和湖州市稻区有流行的趋势,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巨大威胁。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病,极具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传毒介体灰稻虱寄生植物多,分布范围广,控制难度大。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大,严重的将造成水稻绝收。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呈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将会导致病害暴发成灾,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各地要充分认识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的严重性、防治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落实控制措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要立足于预防。按照“切断毒源、治虱防病、综合治理”的思路,重点加强灰稻虱防治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水稻育秧和本田移栽前期灰稻虱防治的两个关键时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合理选用抗(耐)病品种。水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一般籼型品种发病轻于粳型品种,在粳型品种间发病也存在较大差异。
2、清洁田园,防除杂草。杂草是越冬灰稻虱主要寄主植物之一。在水稻播种和移栽前,要及时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农田杂草,消除灰稻虱越冬孳生地。
3、加强苗床管理。秧田要远离麦田和上年发病重的冬闲田,采取集中连片育秧,减少一代成虫迁入传毒机率。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要求,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防止过嫩过绿,诱发灰稻灰稻虱危害。
4、严格把关,治虱防病。水稻播种出苗后是一代灰稻虱成虫迁入盛期,也是传毒高峰期。药剂防治时要把好以下三关:
一是抓好越冬虫源地防治,把住减少迁入关。越冬虫源地灰稻虱虫量较大区域,在化学除草的同时,要做好麦田和农田及周围的禾本科杂草上的灰稻虱防治,选用敌敌畏、毒死蜱(麦子穗期不宜使用)等药剂,在灰稻虱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
二是狠抓秧田期防治,把住前期危害传毒关。
三是抓好本田前期防治,减少再次传毒关。水稻移栽后,选用噻嗪酮、吡虫啉、锐劲特等药剂,在第二、三代灰稻虱卵孵高蜂至低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要注意防止灰稻虱产生抗药性。
5、应急补救措施。对已发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切断毒源,防止灰稻虱危害后再次传毒;对病害发生重的田块实行移密补稀,将健株(蘖)移栽到拔除病株留下的空穴,适当加施速效肥,促进稻田生长;对病株率达到70%以上的田块要翻耕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