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苗期的主要病害,是一种土传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
立枯病的诊断: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早晨看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发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就是立枯病。
立枯病的防治:苗床土壤PH值7以上、湿度大或播种量过大,易发生水稻立枯病。在防治上,一是苗床土壤调酸消毒,严格按照苗床调理剂的用量进行土壤调酸处理,使土壤PH值在4.5-5.5范围内;二是控制播种量,培育壮苗,钵盘育苗,每穴播种2~3粒,盘育苗,每盘播种100~120克;三是早通风,在秧苗出苗后就通风,二叶一心前温度控制在30℃以下,二叶一心后温度控制在25℃以下;四是控制浇水次数,早晨太阳出来前,如果秧苗心叶尖上没有露水珠出现时,才可以在早晨浇一次透水,否则不用浇水,以便降低苗床土壤湿度;五是药剂防治,在秧苗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可用30%瑞苗清(甲霜灵•恶霉灵)水剂每平方米1毫升兑水30公斤浇灌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灌。隔5~7天再喷1次,连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