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又叫公稻子,是由半知菌亚门菌属的真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
1、症状:本病主要是种子带菌。病菌一般由伤口侵入。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稻苗从小就长得与众不同,植株又细又长,约比正常苗高三分之一,植株颜色较正常苗浅,呈黄绿色。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很少,不发生分蘖或很少发生分蘖,叶片夹角大,茎节部能产生大量的不定倒生根,节部常弯曲,剥开叶鞘可见到茎秆上有暗褐色条纹病斑,根部变黑,到孕穗期稻株大多枯死,并在茎秆上产生淡红色霉层,后期出现小颗粒。即使个别稻株能抽穗,但也穗小、粒少或不结实。
2、
防治方法:种子药剂消毒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而且非常有效,但是浸种方法必须要正确,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实施。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严重发生,造成经济损失。
(1)25%咪鲜胺(使百克、施保克)乳油2000倍液浸泡稻种2-3天,液面高出种子层面15-20厘米,每天早晚各搅拌一次,捞出后直接催芽;
(2)10%浸种灵乳油(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浸种:每袋(10毫升)药加入50公斤水中,搅拌均匀后,随即浸稻种30—40公斤,浸种5—7天催芽至露白即可播种,不得清洗(清洗降低防效)。
(3)35%的恶苗灵400—500倍液(120克加水50千克)浸种40公斤左右,捞出用清水清洗之后催芽;
(4)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2—3天,不经水洗,即可直接催芽;以上药剂在浸种时温度很重要,以16—18℃为宜。温度低浸种时间要适当延长,温度高浸种时间要适当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