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覆膜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地膜栽培的优点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指利用地膜覆盖地面种植玉米的一项技术。地膜覆盖后,玉米生长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密度可适当增加。采用宽窄行栽培还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单位效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前期可提升地温,可提前播种,使玉米生育期提前7~15d,可提高结实率、产量和品质,确保生产优质、高产、高效。
2地膜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覆膜移栽可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采用宽窄行栽培,覆盖窄行,覆盖率低,可大大降低地膜用量,宽行通风透光性强,变幅较大,间套作种植增大,可大大提高种植效益。
2.1玉米营养球育苗地膜移栽
2.1.1育苗
苗床比为1∶30~40,床宽1.2m,长度不超过15m,每667㎡大田需要苗床15~17㎡。播种前20d进行营养泥堆积发酵,用本土泥600kg、腐熟农家肥200㎏或沼渣100㎏、普通过磷酸钙8~10㎏、氯化钾2~3㎏、硫酸锌1㎏,将其混合或分层堆积,再覆盖薄膜即可。
2.1.2播种
播种时间3月中下旬。播种前一天先将营养泥欠细,用清水浇透(水分含量60%,以用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制作营养球时,用手将营养泥捏成拳头大小的球,单个重0.25㎏左右,整齐摆放在做好的苗床内,用木棍在营养球顶部打一个1.5㎝深的孔,每孔播1粒筛选好的种子,然后覆盖1㎝厚的过筛细土,起拱盖膜。
2.1.3苗床管理
若发现苗床土发白,要揭膜浇水保湿,浇后盖严,幼苗期保持膜内温度22~25℃,超过30℃的白天则揭开两端通风,傍晚盖严,2叶期至3叶期逐步揭膜炼苗。
2.1.4大田移栽
玉米3叶1心到4叶1心即可移栽(4月上中旬),移栽前先将大田深翻、耙细,按宽行1~1.2m、窄行60~70㎝分厢,毎667㎡用腐熟有机肥1000~1100㎏或沼渣500~600㎏、缓释肥或复混肥50㎏、普钙50㎏、氯化钾5㎏、硫酸锌1㎏,混合撒施于窄行作基肥,再起垄(垄高15㎝、宽50㎝),平整垄面,选用0.005~0.008㎜的抗拉性强、宽度应在70~80㎝的地膜覆盖,膜四周用土压实。移栽时用木棒在盖膜的厢面交叉打穴,栽2行玉米(行距50㎝,窝距20~22㎝),每667㎡栽植3200株以上,浇足定根水,用土将膜口封严。
2.2直播
分先播种后盖膜和先盖膜后播种。
(1)先播种后盖膜是播种、施肥、起垄、盖膜一次性连续完成。从盖膜到引苗出膜期间,膜面采光好,不存在膜面遇雨结壳影响出苗。将大田翻犁、耙细、分厢、施足基肥、起垄,按种植密度打窝、播种。每窝播种2~3粒,保证全苗,再浇足水,蕹种、喷洒除草剂、盖膜。
破膜放苗。待玉米出苗50%左右、幼苗接触带地膜时,开始破膜放苗(用刀片将膜划成十字小口,)将苗放出,每窝留1株壮苗,用细土将膜口封严压实。放苗应坚持“阴天突击放、晴天避开中午、大风天不放苗”的原则。
(2)先盖膜后播种。一是提早增温、提墒、保墒;二是整地、施肥、盖膜和播种分开。缺点:膜孔容易结壳,影响出苗质量。
(3)宽行种植2行黄豆,窝行距33㎝×26㎝,每窝3株,毎667㎡种9000株左右,以保证通风透光、提高种植产量和质量。
3大田管理
3.1施肥
栽后或出苗后7~10d,毎667㎡用有机肥1100㎏与尿素5㎏,混合施作提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揭膜、中耕除草、培土蕹蔸,毎667㎡用尿素10㎏、氯化钾3kg作穗肥施用。抽穗灌浆期,可根据苗情,补施尿素或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10%沼液作穗粒肥。
3.2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苗期防治地老虎、猝倒病、立枯病;移栽后至大喇叭口期防治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螟、黏虫;抽穗吐丝期防治丝黑穗病、纹枯病、大螟,并及时清除三边杂草,破坏病虫繁殖场所,进行药物防治。
4适时收获
玉米一般在苞叶全部变黄干枯,茎叶变黄,籽粒完全硬化(指甲不易掐破),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脱粒晾晒,保证产量和品质。
5指标对比
通过田间观察记录和测产验收,玉米覆膜移栽与没有覆膜栽培的在相同条件下,成熟期早7~15d,叶片数多2片,株高高10~15㎝,秃顶减少0.4~0.6㎝,脱籽率高2.5~3个百分点,千粒重高3~4个百分点,毎667㎡产增加7.4%,常常有好的收获天气,保障了品质和产量。同时,采用宽窄行栽培,增加复种指数,行间套作黄豆,每667㎡可产黄豆173㎏左右,增加经济收入1000余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可通过调整作高效栽培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