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01-23 05:53

一、玉米病虫草害主要种类

1.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玉米螟、粘虫、叶螨(红蜘蛛)、蚜虫、桃蛀螟等。

2.主要病害有:玉米粗缩病、褐斑病、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纹枯病、锈病等

二、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1.传统地下害虫

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老虎较小的幼虫(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心叶或嫩叶;较大的幼虫(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为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大部分地下害虫多发生在玉米6叶期以前.发生严重的田块,常常造成缺苗断垄,使亩株数减少,严重减产。防治地老虎的措施

(1)诱杀技术

地老虎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和趋化性。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方法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可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对四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方法是每亩用0.5Kg50%辛硫磷乳油,加清水5L左右,喷在4~5Kg炒香的黄豆饼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搅拌均匀即成。于傍晚撒施于玉米幼苗附近。

(2)药剂防治

a.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可以起到杀虫、杀菌和促进幼苗生长等多种功能。常用的种衣剂以含有杀虫剂毒死蜱为首选,禁用或限用含有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杀虫剂的种衣剂。

b.药剂拌种:可选用毒死蜱、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剂量加水稀释后均匀喷洒到玉米种子上即可。

2.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黄淮海夏玉米产区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是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的作物是玉米、高粱等。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1)越冬期防治

玉米螟幼虫绝大多数在玉米秆和穗轴中越冬,第二年春天在其中化蛹。对玉米、小麦轮作区,提倡收获玉米雌穗后秸秆还田然后再播种小麦;如果玉米秸秆收获,建议4月底以前应把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饲料加工粉碎完毕。这是消灭越冬玉米螟,有效控制第二年玉米螟发生的基础措施。

(2)大口期防治

在心叶末期被玉米螟蛀食的花叶率达10%应进行防治。防治方法用1.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0.25Kg,掺细沙7.5Kg,拌匀,撒入心叶中,防治效果良好。

(3)生物防治

在大喇叭口期玉米螟产卵高峰期接种松毛虫赤眼蜂卵控制玉米螟的发生。当田间百株卵块达3~4块、天气晴朗时即可放蜂。一般每亩释放2万~3万头赤眼蜂,分两次释放,间隔5~7d。每亩放3个点,每个点周围半径一般以20m左右为宜。放蜂时,选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从中间主脉撕开一半,向茎秆方向卷成筒,然后将准备好的蜂卡固定其中即可。

(4)穗期防治

穗期玉米植株高大,难以喷药防治。若玉米螟发生较重可采用人工滴注药剂的方法(尤其适于制种田)。常用的药剂有40%敌敌畏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辛硫磷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稀释500倍液,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2ml左右药液,可兼治穗期发生的棉铃虫。

3.黏虫

黏虫是一种暴发性的害虫,俗称行军虫、夜盗虫,年份之间发生有一定差异。此虫在山东省不能越冬,初虫源是由外地迁入的(成虫)。第2代危害玉米,此时正值小麦生长后期,幼虫不取食小麦,以田间幼嫩杂草和玉米为食,待小麦收割后,幼虫全部转移集中到套种玉米的植株上取食,如不及时防治,粘虫会将玉米的叶片全部吃光。

防治方法:

(1)成虫盛发时,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2)幼虫的防治以生物防治如Bt制剂等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药剂可选用:灭幼脲、高效氯氰菊酯、功夫等。

4.蚜虫

危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该虫自玉米大喇叭口时期直到玉米收获时均能为害。

防治玉米蚜虫常用的高效低毒药剂有:吡虫啉、啶虫脒以及含有二者有效成分的各种混剂。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应用,大(小)斑病基本得到控制。目前,由于病原菌小种的演变,加上生产中推广的某些骨干自交系较感染大(小)斑病,使大(小)斑病在某些区域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制种田。玉米大(小)斑病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目前,防治大(小)斑病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5~7d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玉米上的常见病害,以前北方少有发生,一般年份仅在玉米成熟后期叶上出现零星病斑,不构成产量影响。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改变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北方夏玉米锈病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危害,发病玉米叶片干枯,后期早衰,籽粒不饱满,造成较大减产。玉米锈病的综合防治

(1)选种适合当地的抗、耐病高产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防止偏使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

(3)化学防治措施

在发病初期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d后视病情进行再次防治。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均可。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