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时期对水肥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春季麦田管理做到健身栽培、预防病虫草害,要把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对多种病害的抗御能力,合理肥水,促控结合,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同时,要以主要病虫草为目标,采取杀虫剂、杀菌剂与除草剂混合喷施兼治多种病虫草害,减轻田间作业,做到一喷多效。一、合理选用除草剂,消除田间杂草
春季要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择使用除草剂。在播娘蒿、荠菜发生较重的麦田,每亩10%的苯磺隆6克,加水30千克,或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1.8克加水30-40千克在猪殃殃、播娘蒿、荠菜、牛繁缕较重的地块,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或75%苯磺隆干悬乳剂1~1.5克,对水30~40千克进行茎叶喷施;对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6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每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25~30毫升,对水30~40毫升喷雾;对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毫升加6.9%骠马乳剂50毫升,于小麦3~4叶期至拔节前,对水40千克茎叶喷雾。除草剂的使用时期一般在返青期至拔节期以前。使用时,特别要严格按照配比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加强预测预报,及早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防治指标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为病株率15%~20%,地下害虫为麦苗被害率3%,麦蜘蛛为每米单行600头。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对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根腐病可选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丙环唑等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10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50~80千克,在小麦起身期至拔节期顺垄喷浇。
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可每亩用20%粉锈宁乳剂50克或25%丙环唑乳油8~9克,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32~64克,对水60~70千克喷雾。
麦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灰飞虱。防治一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麦蜘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每亩40~50毫升喷麦茎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