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特性与栽培要点

2021-02-12 04:16

菜心:别名菜薹,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中以花薹为产品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广州的特产蔬菜,被称为“蔬品之冠”,在广州可以周年生产供应,是我国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的重要蔬菜之一。

1.植物学特征菜心的根系浅,须根多,根群主要分布于3一10厘米,水平直径10—20厘米的表土层中。再生力较强。植株抽薹前茎短缩,绿色。叶宽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或黄绿色(黄绿色的品种耐热力强)。叶缘波状,基部具裂片或无,或叶翼延伸,叶脉明显;叶柄狭长,有浅沟,浅绿色。花薹为食用器官,浅绿或绿色;花茎上的叶片较小,卵形或披针形,茎基部的叶有短柄,上部的无柄。花为完全花,具分枝,呈总状花序。花冠黄色,十字形。长角果,两室,成熟时黄褐色。种子近圆球形,黄褐色至褐色。千粒重1.3一1.7克,使用年限5年。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适温25—30℃,叶片生长适温20—25℃;菜薹形成适温15—20℃。一般在月均温ll一28℃的条件下都能顺利发育。但品种间也不相同。幼苗具2—3片真叶时、在适温下即开始花芽分化,播种出苗后如遇低温天气,且土地瘠薄时,会在植株未长成即抽薹,造成失收,栽培上需注意。菜薹的生长发育以昼温20℃、夜温15℃时最适宜,品质和产量均高。温度过高或过低,莱薹纤细,品质差,产量低。

肥水与菜薹形成有密切关系;植株现蕾前后均需充足的肥水,以足够的营养体保证菜薹的形成,尤其是早熟品种更需保证前期肥水的供给。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肥最少,氮:磷:钾的比例为3:5:1:3.4

菜心属长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花芽分化和花薹的生长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3.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及品种类型菜心的生育期短,品种多,在不同的季节采用适宜的品种及适当的措施。在我国南北方均可全年生产,周年供应。根据栽培季节主要分三类。

①早熟类型;植株和菜薹较小,腋芽萌发力弱,以采收主薹为主。早熟类型的耐热性较强,对低温反应敏感;温度稍低时易提早抽薹,适播期为5—10月,在南方的生育期28—50天,在北方甚至22天即可采收。品种有四九心、四九—19号、全年心、黄叶早心、青梗柳叶早心;早优1号和2号、20号心、50天特

青等,产量7500—21000千克/公顷。

②中熟类型;植株中等大小,菜薹较早心大,比晚熟种小。主侧薹兼收;以主薹为主;适播期9—11月,在南方生长期60—80天;在华北地区40—70天,适合北方冬季保护地栽培。品种有青梗中心、黄叶中心、柳叶中心、6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等,品质极优,适宜出口。产量18000—22500千克/公顷。

③晚熟类型:植株较大,腋芽萌发力强,主侧薹兼收,低温下抽薹慢。适播期11月至翌年3月,适合在北方冬春季保护地栽培。生长期65—90天,品种有三月青菜心、迟心2号、迟心29号、70天特青等,每公顷产量15000一22500千克。

(2)栽培要点:

①播种方式:早熟类型以直播为主,撒播或条播。均要疏播,不能过密。中熟类型在南方多采用育苗移植,;苗期187/22天,4片真叶时移植大田,株行距约13—15厘米×18厘米。晚熟种育苗移植或直播,苗期20—30天不等。种植或定苗株行距20厘米×23厘米。育苗每公顷苗床播种量7.5—11.25千克。直播每公顷用种量3.75千克。

高温多雨季节播种,要采取防雨措施;播后用遮阳网覆盖畦面;或撒布过筛且经检除非有机质物及堆沤后的垃圾肥,或泼施经腐熟的人粪稀。

②作畦的型式:雨水多的地区宜用高畦,南方夏季因高温多雨,而且菜区的地下水位较高,所以采用深沟高畦,沟中常满水,用喷壶或泼水浇灌,高温季节还可淋水降温。我国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及耕作灌溉等习惯,尤是砂质壤土地,采用平畦栽培,雨季宜用高畦,或在平畦边开低于畦面的排灌沟,既便于旱天灌

溉,又利于雨天排水。

③施肥的特点:因菜心生长期短,花芽分化期早,种植前应施足有机质基肥外,种植时适量施入速效肥,或播种时泼施经沤腐的人粪尿水。让种子发芽出苗后即能吸收到养料,茁壮生长,保证菜薹的质量。中、晚熟种菜心定植后约5—7天施稀薄的速效肥料一次,每收获主薹后,仍需施肥促进侧薹生长发育。

④田间管理: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不能干旱。直播田及时间去过密苗和弱苗,直播的早熟品种定苗株距、行距均为12—15厘米,中晚熟种株行距为15厘米×18厘米。若过密则易徒长,植株纤弱,花薹瘦小、产品质量下降。

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南方菜区还有黄条跳甲,要及时防治。

4.采收

(1)采收标准优质菜薹的形态标准为:薹粗,节间较疏,薹叶少而细,到初花。当花薹长高至叶尾,个别花将开而又未开时为标准采收期,即广州菜农称之为“齐口花”。未及“齐口“采收则影响产量,抽薹太高或花朵开放了才采收,易“糠心”不耐贮运。出口菜还需按出口要求采收。

(2)采收方法采收一般应于晴天清晨进行,还要看天气情况而定,若气温高,菜薹容易开花,要提早采收;如北风天、气温低、莱薹生长较慢,可缓1—2天采收,对菜薹的品质影响不大。要继续采收侧薹的中、晚熟品种,在收割主薹时,于花薹基部留1—2叶处切下,使其继续抽生侧薹。

(3)采后处理菜心是不耐贮藏的鲜菜,采收后即需鲜货上市。需要远途运输时,采收后要整齐地码放在筐内;放到1—3度的恒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预冷24小时后,用内有泡沫塑料隔温层的专用纸箱包装,即可运输;或继续贮存于1—3℃恒温库内,能保存4天。如在真空库内可保藏10天左右,质量不受影响。

5.菜心的采种菜心的品种很多,不同的季节及消费地区需要各自喜爱的品种,但是往往因所需的品种在市场上购买不到,而使生产受损失。因此,在选择到适合需要的品种时,进行自繁采种很有必要。采种地区不要设在菜心生产区,实践经验证明,采种区设在北方气候较凉爽干燥的农作区最好,并要与十字花科芸薹属中染色体数2n=20的白菜类蔬菜和芜箐亚种的采种区隔离,防止混杂;早春播种;抽薹前后均要进行除杂,选留具有需留品种特征,生长健壮、节间较疏、抽薹整齐、薹叶小、抗病力良好的植株。盛花后摘顶,使种子成熟较一致和充实饱满。当早期的种荚转黄,荚内的种子表皮呈红褐色,即可整枝割下,晒干脱粒,过筛后用布袋盛装保存备用。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