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2021-02-13 15:35

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叶,茎,花,果都可以染病受害。1、幼苗期: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缘开始,病叶发生向上纵卷,并从下部向上逐渐萎蔫下垂,好似缺水,病叶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叶片变褐色枯死。有的幼苗在下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苗株体矮化或枯死。2、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色,病斑向上下扩展,长度可达一至数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穿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在多雨水或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菌脓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状物,后茎内变褐色而中穿,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可一直延伸到时果内,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使种子不正常和带菌,有时从萼片表面局部侵染,产生坏死斑,病斑扩展到果面。潮湿时病果表面产生"鸟眼斑"鸟眼斑圆形,周围白色略隆起,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单个病斑直径3mm左右。有时许多鸟眼斑墨守成规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浸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

病原

密执安棒杆菌菌体短杆状,无鞭毛。病菌发育适温24~27℃,最高35℃,53℃经10分钟致死。

发病特点

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以从叶片的毛状体、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寄主后,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带病。带病种子、种苗以及病果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权,特别是带雨水作业传播。温暖潮湿的气候和结露时间长,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超过25℃,降雨尤其是暴雨多适于病害流行,喷灌的地块病重。土温28℃发病重,16℃发病明显推迟。偏碱性的土壤利于病害发生。

发生规律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病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菌由伤口侵入。带病种子、种苗以及病果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主要靠雨水、灌溉水、整枝打杈传播。偏碱性的土壤、温暖潮湿、结露时间长、连阴雨尤其是暴雨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严防病区的种子、种苗或病果传播病害。(2)种子处理:用55℃热水浸种25分钟;或干种子用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5%盐酸+“芸胺-120”500倍液浸种5-10小时;或1.05%次氯酸钠+“云大-120”500倍液浸种20-40分钟。硫酸链霉素200ppm+“芸胺-120”500倍液浸种2小时;0.6%醋酸浸种24小时,或用5%盐酸+“云大-120”500倍液浸种5-10小时。

(3)选用抗病品种。(4)选用新苗床育苗,同时用40%甲醛30毫升+噁霜嘧铜菌酯5毫升/平方米处理土壤,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5)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6)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

好物精选

太阳能语音驱鸟盒,内置多种吓鸟叫声,白天自动叫晚上停
20.2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