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病毒如何区分?
分清病害、病害和病毒病这三种病害,对于防治,特别是药剂防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同药剂防治不同病害,能杀的药剂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由于能够使庄稼生病的是一些丝状体,是单细胞,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他们的新陈代谢方式以及脾气秉性也有很大区别,对症的药剂也就不同了。我们遇到不少朋友反映防治无效,细一询问,经常是由于没有分清是什么病就乱打药。番茄上发生了性叶斑病,却错误地喷洒杀的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这样打再多的药剂也没效果。怎样区分、和病毒病害呢。
首先是看症状类型。通常我们把生病植物变化分成5大类型,就是腐烂、坏死、变色、萎蔫、畸形。
由于的种类很多,不同能够造以上5类病状,其中常见的是坏死和腐烂,如玉米大小斑病、小麦叶枯病、大白菜黑斑病等各种形状的叶斑病,坏死发生在根部或茎杆上就形成枯萎病、根腐病;通常破坏细胞壁,让细胞内的物质外渗或阻塞水和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所以主要造成腐烂、萎蔫症状;而病毒侵入植物一般不会立刻杀死植物,主要是改变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引起植株颜色或形状的改变,我们叫它变色和畸形。
和都可以造成腐烂病,怎样区分它们呢。
造成的腐烂往往出水很多,烂成一滩泥,而造成的腐烂有的较干有的湿润,上面常常长出各种颜色的霉层或小黑点、小黑粒。另一个区别是造成的腐烂发出臭味,病害没有臭味,有衣物发霉甚或发酵的香味。同样是叶斑病,如何区分呢?由于破坏植物的细胞壁、细胞膜,使细胞内物质渗到细胞间,这样就变得透明,所以病害的病斑很像水浸或油浸状,边缘有点透明。湿润条件下,能够在发病部位看到亮黄色小珠子,是的菌脓。病害会长一些霉层或小黑粒,病毒病斑的表面什么东西都不长。由于传播方式的差异,他们在田间的分布也会不同。和水关系密切,病害的分布常与流水、淹水、雨滴飞溅有关;病毒病害常和传毒昆虫的活动有关。观察病害田间分布情况,也可以间接推测植物病毒对寄主的危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上十分困难。病毒在侵染寄主后,不仅与寄主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物的养分输导,改变寄主植物的某些代谢平衡,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植物生长困难,产生畸形、黄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寄主植物死亡。为了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病,人们采用了各种措施,包括轮作、种子脱毒、病毒间的弱毒株系交叉保护、抗病品种的选用、传毒介体的控制及化学农药的使用等,近年来转基因植物抗病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但这些措施还不能有效克服病毒的危害,且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在当前大力提倡绿色食品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加强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成为植保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能开发出有效控制病毒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抗病毒药剂,研究人员不断寻找和筛选天然的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天然抗病毒活性物质种类很多,有的已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