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黑腐病、病毒病、缺素性病症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软腐病和白绢病。
一、软腐病:
1、软腐病:发生时魔芋组织腐烂,有恶臭味,初发时植株地上部分小叶黄化,以后整个复叶枯萎,并引起倒苗,叶柄组织呈条状腐烂,球茎初为孔洞,最后全部烂掉。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细菌,病原菌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5℃—30℃,在我县7—9月为其发生流行盛期。病原菌常在球茎、土壤、病残体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病原。
2、防治方法:对该病的防治主要在于预防。一是选用无病种芋;二是播种前进行种芋消毒;三是加强田间预防,齐苗时亩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倍液50—100公斤,交替喷施或灌施2-3次;四是如发现病株,立即挖走深埋,并将开挖地点踏实;五是避免连作,实施轮作。
二、白绢病
1、白绢病发生时首先出现在叶柄基部与地面接触处,最初呈淡红湿腐软化状,随后从此处折断倒伏,在发病部位处缠绕丝绢辐射状的白色菌丝束及褐色球状菌核,形如黑色的油菜籽粒,病菌随后危害地下球茎,并引起腐烂。白绢病的病原菌为真菌齐整小核菌,生长最适温度25℃—28℃,以8—9月为其盛发流行时期,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形式在土壤、球茎、病残体越冬,并为来年的初次侵染病原。
2、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无病种芋和种芋消毒;二是药剂防治,7月下旬可在植株根部撒施生石灰,一般亩施20—30公斤,同时用10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500倍液喷雾植株基部和叶片,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三是对已发现的病株,立即挖掉运出地外深埋,在病株窝穴处撒上石灰踏实,并在外围再撒一圈石灰;四是避免连作,采取轮作和间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