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是国际性农业植物检疫性害虫。1993年传入我省后迅速蔓延,水田基本上都有发生,发生地块平均减产10%,严重地块达50%以上。2005年、2006年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为害程度越来越重,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区水稻生产安全的制约因素。
1、形态特征:成虫特征:体长2.6—3.8mm,宽1.15—1.75mm,雌虫略比雄虫大,体壁褐色,密布相互连接的灰色鳞片。前胸背板中区前缘至后缘及两鞘翅合缝处侧区自基部至端部1/3处的鳞片黑色,分别组成明显的广口瓶状和椭圆形端部尖实(合缝处)的黑色大斑。足的腿节棒形,无齿;胫节细长,弯曲;中足胫节两侧各有一排长的游泳毛。
2、稻水象甲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水稻,也为害白茅、稗、芦苇、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杂草及其它植物。成虫啃食叶片,沿水稻叶脉啃食叶肉,一般从正面取食,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下表皮,故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长条斑,幼虫咬食稻根,将被害植株拔起漂洗时可见许多碎断根,被害根系时间稍长变黑腐烂,被害植株易倒伏、矮小、吸收能力弱、黄瘦、分蘖数明显减少,易形成僵苗,减产严重。
3、传播途径:(1)自然扩散。成虫飞翔和扩散有很大关系,起飞后虫体能随气流上升,凭借风力作远距离传播,迁移距离可达10km之多。成虫也可在水中游泳,随水流跨江越海传播。(2)人为传播。应严格禁止秧苗和稻草从疫区调往非疫区。(3)成虫也有可能随稻种、稻谷、稻壳及其他寄生植物、交通工具等行远距离传播。
4、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a、合理施肥。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呈直线增长,所以选好施肥时期,合理施肥,可降低虫口密度。b、清除杂草。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四周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c、稻水象甲疫情临界区重点隔离,实施水改旱,或改种其它非寄主作物,建立安全缓冲隔离带。d、通过秋翻地、春翻等农事操作来消灭越冬代成虫。(2)物理防治: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3)生物防治:稻田养鸭能使稻水象甲的为害明显下降。(4)化学防治:抓住稻水象甲生活史的薄弱环节,对越冬代成虫和新一代成虫进行重点防治。防治越冬代成虫在6月上旬盛发期进行,防治幼虫在7月下旬幼虫盛发期进行,防治新一代成虫,在8月20日左右进行。(5)防治药剂:a、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680毫升,兑水750公斤喷施;b、36.8%维稻乳油,每公顷750—90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施,或每公顷1800毫升拌土撒施。施药最佳时间是晚间;c、象甲快杀乳油,每公顷533毫升,兑水稀释1000—1500倍液喷雾;d、象甲净乳油,每公顷45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施;e、80%杀虫双撒滴剂每亩200—300ml直接甩施;f、5%杀虫丹颗粒剂每亩1000克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