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指标,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

2021-05-17 03:59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苞叶上。一般病斑先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漫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使植株青干早衰枯死,影响灌浆,造成减产,一般减产幅度可达15-30%。据近年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调查,玉米大小斑病个别地块及品种危害较严重,轻的地块发病率达20-25%,重的地块感病品种发病率达80%(以大斑病为主),预计中等偏轻发生,个别地块及品种中等发生。

玉米大小斑病都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和玉米秸秆上越冬。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2年。玉米收获后,残体上仍能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并可萌发。大斑病初侵染源主要是村庄附近的玉米秸垛和田间的病残组织,种子上粘带的病菌一般对传病不起作用。而小斑病可由种子传播,并引起幼苗枯死。大、小斑病在玉米苗期即可发病,病菌借风雨传播,由玉米叶的气孔及表皮侵入。先形成中心病株,以后继续蔓延,可形成多次再侵染。潜育期5-11天,条件适宜时即可发病。发病越早,对玉米产量影响越大。一般田间湿度大,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有利于发病。后期缺水,脱肥植株早衰的田块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2)栽培防治: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性。(3)化学防治:可用退菌特,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由于玉米大、小斑病流行时玉米植株高大,不好施药,要在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打药,压低菌源。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