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又名小白蛾。由于白粉虱具有迁飞性和繁殖力强的特点,在防治中,往往有一定难度。白粉虱除直接危害植株外,还可传播植物病毒,间接造成危害。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与实践,我们初步掌握了温室白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明显。
生活习性:成虫具有趋嫩、趋光、趋黄色习性,随着植株生长而向顶端幼嫩部分扩散产卵,使不同虫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高度分布:自一而下为新生的绿卵和成虫、即将孵化的黑色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伪蛹c卵多散产于叶背。若虫通过喙刺吸植株汁液,2龄以后足和触角退化,直至伪蛹再羽化为成虫。
发生规律:在北方保护地和露地栽培条件下,白粉虱每年发生6-11代,世代重叠严重,存活率高,生育力较强,繁殖的适宜温度为18-21C,在温室内完成l代需30天左右,虫态在北方自然条件下不能越冬存活,但可在冬季生产的温室内继续繁衍。翌春随幼苗移栽而迁飞到温室以外,成为拱棚和露地菜的初始虫源。
防治措施:对白粉虱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下防治方法5-7天1次,应连续不间断防治,使不断孵化的成虫来不及产卵即被杀灭,这样才能杜绝虫源,避免危害。
1.杜绝虫源。温室或大棚作物在定植前,必须把所有的枯枝病口十清理干净,深埋或烧毁。然后用杀虫剂选晴天中午喷1000倍的氧化乐果杀灭卵和若虫,再用80%的敌敌畏l50克,水14千克,锯末40千克,拌匀撒入地面,闷棚,彻底杀死成虫。如高温闷棚10天左右,棚内各虫态粉虱可全部杀死。另外,定植苗畦应选远离菜地的地方,培育无虫苗,有虫或卵的幼苗应弃掉,或经药液浸苗将虫卵杀死后再选用,这是控制白粉虱虫源的关键环节。
2.诱杀成虫。根据白粉虱趋黄色的习性,在白粉虱发生初期,用黄板涂上机油后置于温室内,高出植株,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若发现零星白粉虱时,每株释放丽蚜小蜂”黑蛹“3-5头,共释放3-4次,间隔期lO天左右,寄生率可达75%以上,控制效果良好。
4.农药药剂喷杀。立春以后,气温升高时可用此法。目前有效的药剂有: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②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③2000倍液溴氰菊酯。④l000倍的洗衣膏水溶液。⑤20%三氯杀螨醇乳油l000倍液。
5.烟雾剂熏蒸。用22%的灭蚜灵烟雾剂点燃熏蒸,防效达90%以上,采用此法防治不增加棚内湿度,省工易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