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方案

2021-06-03 06:05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耐低温的细菌性病害,其发生具有隐蔽性、爆发性,能够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详情如下: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症状与病原形态

该病初期在罹病叶上形成红色小点,后形成2-3mm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为水渍状大型病斑,其边缘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也有许多病斑不产生晕圈。数个病斑愈合时,主脉间全成暗褐色,并有菌脓溢出,有时叶片向里或向外翻卷。细弱的小枝条发病时,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久变为暗褐色,并产生纵向线状龟裂,病症向不断伸长的新梢和茎部扩展,很快使整个新梢成暗褐色而萎蔫枯死。此时如遇高温,病部及周围健康的皮孔,可溢出白色水滴状的菌脓。

该病原细菌的菌体为直杆状,有的稍弯曲,大小为(1.4-2.3)μm×(0.4-0.5)μm,多数极生单鞭毛,少数为2-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具荚膜,不产生芽孢和不积累聚β-羟基丁酸脂,在含蔗糖的培养基上菌落粘稠状,氧化酶反应阴性,在烟草幼苗上有明显的过敏性反应,在金氏B培养基上有黄绿色荧光产生,41℃以上不能生长。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接穗等栽植材料和果实。幼苗较成年树易感染此病,树龄愈大,发病愈轻。低温高湿条件有利于发病,春季旬均温10~14℃,如遇大风雨或连日高湿阴雨天气,病害易流行。新梢生长期是发病盛期,我市五月以来大部分为阴雨天气,未来5天这种情况将持续,为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各区县猕猴桃种植者必须在这个溃疡病易发时期,积极展开各种溃疡病防治工作。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种有徐香、金魁、华优、海沃德等品种较抗病;红阳等品种最易感病,应慎重发展。

选用健壮无病毒苗木建园接穗应选在无感病史果园的健壮树上采集,嫁接时严格刀具消毒,防止嫁接传染。

培育健壮树势根据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立地条件,做好合理负载,严禁使用膨大剂;要坚持早秋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改良土壤,提高有机质含量。

抓住关键时期喷药预防要抓住果树中、后期叶部病害的防治。要在采果前10天左右用“碧护”15000倍液加丙环唑2000倍或氟硅唑6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同时还可防治褐斑病和增强叶片活性,提高光合效能,增加养分积累。采果后,重点防治溃疡病和防止叶片早衰,延长同化养分功能时间,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及时补充亏缺养分,可用“碧护”15000倍液加0.5%尿素加20%乙酸铜600-800倍液或春雷霉素600倍液或加瑞农800倍液或果辅600倍液对叶面、枝干等部位进行喷雾防治。

药剂选择生长后期可选用“碧护”15000倍液加20%乙酸铜600倍液或春雷霉素500倍液或菌毒清400倍液或丙环唑2000倍液或氢氧化铜800倍液或噻菌铜600倍液或中生菌素600倍液等进行叶面、枝干喷雾。落叶后可选用乙酸铜100倍液、加瑞农200倍液、施纳宁100倍液等进行枝干喷雾。药剂要交替使用,每次间隔至少15-20天,生长季节施用药剂浓度宜小,休眠期浓度宜大,喷药宜早不宜迟。

局部涂药对局部发生溃疡病的病疤,应坚持早发现、早刮治、早涂药,以控制扩展。涂抹的药剂有:乙酸铜20倍液、过氧乙酸100倍液、弗兰克10倍液、氢氧化铜20倍液、噻菌铜20倍液。涂药前,先用消毒刀具刮掉菌脓及菌脓处病灶,直接涂抹以上药液。以后及时复查和涂药,涂药范围应大于病灶的2-3倍。

彻底清除病原涂药前刮菌脓和病皮时,要随时在地面铺设塑料纸,将其收集在一起,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已染病的各类枝条,要及时剪除,尤其是红阳品种主干染病应一律剪除,带出果园烧毁或深埋,防止病原再次传播,侵染危害。修剪刀具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75%酒精或10波美度石硫合剂消毒。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