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1-06-04 01:03

搞好小麦播种是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这几年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年小麦播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耕作整地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这几年不深耕只旋耕的面积很大,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水分下渗,土壤蓄水少,小麦后期容易早衰。对旋耕2~3年的田块要进行深耕翻,耕深25—30cm,破除犁底层。另外,旋耕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所以应该注意旋耕后先耙耢,再播种。另外,播后镇压也很重要,通过近几年的调查,播后镇压的麦田出苗均匀整齐,麦苗壮,抗旱性好,因此小麦播种后要及时镇压。

二、适期播种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播种适期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根据近几年试验和生产实践结果,我县小麦适宜播种期应在10月5~15日,旱地小麦要注意适墒播种,如果9月下旬10月上旬降雨要抢墒播种,但早播应注意适当降低播种量,避免形成旺苗。

三、适量播种冬小麦麦田许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

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浇地条件下,一般分蘖力强、成穗力高的品种,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适期播种每亩10万~15万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3万~18万基本苗;中肥地力基本苗适当多一点;晚播小麦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旱地条件下,适期播种每亩18万基本苗。

四、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根病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

1小麦黑穗病发生地块,用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小时;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药量拌种,或用3%的苯醚甲环唑(敌委丹)20-30克,或2.5%咯菌腈(适乐时)15-20克,对水100毫升,拌麦种10公斤,堆闷3小时,可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2)全蚀病发生地块,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乳剂20毫升或用10-20毫升(咯菌腈)适乐时加50-100毫升苯醚甲环唑(敌萎丹),对水200毫升拌麦种10-12.5公斤,堆闷8小时,可同时兼治黑穗病等根部侵染的病害。

2、杀虫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发生区,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堆闷5—6小时,摊晾后即可播种。或用70%吡虫啉(高巧)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5克

+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毫升,对水1公斤,拌种10-15公斤,堆闷3-4小时,待吸收晾干后播种。能有效防治灰飞虱、蚜虫和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每亩用3%毒死蜱颗粒剂2~2.5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

3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混合拌种。在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要注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

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响,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五、播种后出苗不全小麦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生缺苗,应及时补齐。主要方法包括:

1.补种。选择与缺苗地块相同的品种,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浸种、催芽,或用2.5万倍的萘乙酸溶液或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播种,以利于出苗和生长。

2.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选用同一品种壮苗进行移栽,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和松土,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小麦缓苗和越冬。

推荐文章

© 2024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