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斑病是猕猴桃生长期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具有感染性强、危害面积大、屡防屡发的特点。感染褐斑病的果园,叶片受害后光合作用大大降低,树体营养积累减少,日灼果增多,影响当年产量和来年花芽质量;褐斑病发生严重时,会发生早期落叶,秋梢萌发,第二年结果枝芽数量减少,最终导致第二年产量下降。
褐斑病导致早期落叶
1
危害症状
染病初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圆点病斑,渐减向四周扩展。之后小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呈枯焦状,发病严重时造成病叶大量枯卷或提前脱落,果实出现萎焉和软化现象。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病部由褐变黑,引起霉烂。
褐斑病在叶片上表现症状
2
发病规律
褐斑病病菌可以同时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子囊壳在病残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萌发新叶后,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助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5-6月份为病菌侵染高峰期,病菌从叶背面入侵。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易发此病。地下水位高、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气差的果园发病较重。
3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重叠枝、病虫枝,并结合打尖、疏果、调整枝条方向,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性。
加强肥水管理。多雨季节,及时开沟排水或用水泵抽出果园积水,降低果园湿度;干旱时,及时灌水。施用大量元素的同时重视中微量元素,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树势,提高抗性。
2、化学防治
发病前期,建议喷雾保护性杀菌剂,以预防为主。建议用“络利生+优丰”,或“代森锌+优丰+稀施美”全株喷雾,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抗性。
发病期:用治疗性药剂,统防统治。建议用“松尔+黑杀”/“正生”/“标健”/苯醚甲环唑/醚菌酯等全株喷雾防治,药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温馨提示
因品种、区域、气候条件及管理水平的不同,猕猴桃的生长状况及褐斑病发生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以上介绍的褐斑病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仅供参考,必须结合果园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国光致力于服务广大猕猴桃种植户,如有疑问,请来电交流探讨。